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6
中共衡东县委
衡东县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加快“旅游活县”进程的决定
(2016年11月30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根据中央、省相关文件和《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建设旅游强市的决定》(衡发[2016]15号)文件精神,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原则,围绕“城乡风貌景观化、项目建设精品化、产业发展融合化、配套设施人性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全域管理一体化”目标,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进一步挖掘潜力、补齐短板、拉长链条,发挥大湘东旅游经济带的联盟作用,依托长株潭、融入大南岳,努力将衡东打造成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湘南红色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7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罗荣桓故居景区创评为国家5A景区,新创评国家4A景区2家;新创建特色旅游小镇2个、特色旅游名村8个;新评定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3家;新增旅行社1家、旅行社服务网点3家;新增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服务区(点)50家;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2万人,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全域旅游强县跨越,争创“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旅游强县”。
二、重点任务
(三)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好《衡东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促进“多规合一”,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互动发展。认真落实《衡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衡东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衡东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以罗荣桓故居为龙头、县城为中心、旅游特色乡镇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的全域旅游规划布局,扮靓衡东县城,做美衡东乡村,促进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乡镇、部门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景区(点)及周边村镇严格控规、统一建筑风格,健全全域旅游要素,完善全域旅游功能,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突出做好山、水、城、乡文章,统筹规划“一龙头、一中心、一廊带、三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即:舞活罗荣桓故居红色旅游龙头;打造县城旅游中心;扮靓洣水百里画廊带;打造东区罗帅精品红色旅游线、北区生态休闲美食旅游线、南区观光体验工业旅游线。
(四)突出地方特色。深度挖掘衡东独特的历史文化,加大旅游吸引物建设力度,做强红色旅游、做特县城、做优乡镇、做美乡村,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
1.舞活红色旅游龙头。突出罗荣桓故居景区红色旅游特色,深度研究罗荣桓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群众路线思想,成立罗荣桓思想研究会;进一步充实罗荣桓生平业绩陈列馆、罗荣桓军事博览馆馆藏资料和内容;按照国家5A景区标准,完善各项旅游软硬件设施;发挥龙头作用,整合县内红色旅游资源,主动融入湘赣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军事体验、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等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做活红色旅游文章,发挥罗荣桓故居景区引擎带动作用,有效整合洣水、锡岩仙洞、金觉峰、四方山、洣江生态观光园、天光山、湘江南温泉等优势旅游资源,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2.完善县城旅游功能。推进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在河西新区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商贸一条街、元帅广场、绿道、文化博览馆、体育馆、坪塘生态湖;完善县城洣水两岸风光带旅游基础设施和游览功能,充实文化历史内涵;抓好杨山公园提质改造,完成滨水游步道建设;建成武家山路和相关休闲配套设施,武家山公园对外开放;规划并建成旭达大健康国际生态园、洣水花千谷、尚达盛和现代农业休闲产业园、油茶小镇、枫仙岭生态庄园、鸡公岩户外运动基地,方便游客休闲、游乐。抓好恒瑞国际大酒店硬件提升和服务质量提高,在县城新增1家四星级旅游饭店、3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全面提升县城旅游集散和服务功能。
3.强化旅游产品支撑。乡镇、部门要依托不同文化和资源特色,着力建设独具特色的产品体系,积极扶持房车营地、候鸟式养老、研学旅游、康体旅游等新业态形成,积极引进具有品牌效应的大型文化、游乐项目。利用现有旅游资源,抓好相关旅游景区(点)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罗荣桓故里生态旅游景区、湘江南温泉、旭达大健康国际生态园、新塘现代农业观光走廊、洣江生态观光园、衡莲生态农业旅游山庄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乡镇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内容,抓好辖区内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推动精品景区创建,“十三五”期间,罗荣桓故居景区创评为国家5A景区;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千年白莲风情园、洣江生态观光园、尚达盛和现代农业休闲产业园等景区要围绕A级景区标准条件,抓好创建工作,争创国家4A景区。
打造精品旅游产品线路,重点开发洣水百里画廊带、东区红色旅游线、北区生态休闲美食旅游线、南区观光体验工业旅游线。加强洣水及两岸自然风光保护,逐步取消洣水河道采砂,加大河道疏浚力度,恢复“洣水三坝”通航船闸,完善渡口、码头;适度开发洣水沿岸古村镇及山水旅游资源,适当修建游步道、自行车栈道、自驾车游览道,规划种植观赏性植物;开通洣水游轮观光,开辟洣水漂游项目,做靓洣水百里画廊风情带。以罗荣桓故居景区提质改造为契机,依托四方山、天光山自然秀美风光,抓好湘江南温泉、洣江生态观光园项目,做强东区红色旅游线;串联千年白莲风情园、鳌洲岛、欧阳海山庄、新塘现代农业观光走廊优势旅游资源,发挥新塘“土菜名镇”品牌效应,做大北区生态休闲美食旅游线;利用大浦通用机场、七一二矿遗址、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开展低空运动、开辟工业遗址、开发“雷溪双月”水世界和大源渡渔村,做优南区观光体验工业旅游线。推动衡东与省内市州、周边省市重点景点实现联线组合,打造区域合作线路,形成以衡东为起点或重要节点、覆盖全省和周边省市的旅游精品线路。
(五)破解资金瓶颈。积极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加强旅游交流合作,精心筛选优质旅游资源和项目,采取PPP等新型融资建设模式,大力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入驻发展。加大信贷经营支持力度;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动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资融资;支持旅游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经营权、旅游景区门票相关收费权抵(质)押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整合各种项目建设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实施强强联合,推进旅行社混业经营、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旅游交通企业联合经营和旅游景区集团经营,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和旅游综合体,探索建设旅游产业园区,真正实现由“政府引导”向“企业主体”的转变。
(六)拓展宣传营销。坚持政府宣传与企业推介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重点打造“荣桓元帅故里、中国土菜名县”品牌,主动融入“大南岳”旅游经济圈,加强与南岳及周边县市的旅游协作,积极打造“南岳-衡东”的旅游线路。挖掘罗荣桓元帅、三樟黄贡椒独特文化内涵,设计和建立标志物和标志牌;加大在央视、省内外主要媒体的旅游宣传力度;加大新浪、凤凰网等主流门户网、自媒体、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线上宣传力度;加大南岳机场、高铁站、汽车站、邮政网点、饭店等重要公共场所的宣传力度。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专业团队对衡东旅游进行策划包装,争取每年创意策划1-2个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营销活动,通过举办旅游节会,重点推介1-2个精品项目。
(七)促进产业融合。积极推进“旅游+”,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等紧密结合,与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旅游+城镇,突出“一镇一主题”,围绕民俗、艺术、文化、运动等不同主题,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创建荣桓红色小镇、白莲皮影小镇、新塘土菜小镇、三樟贡椒小镇、高湖休闲小镇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
旅游+工业,依托衡东经济开发区、七一二矿工业遗址、机油泵生产基地、红狮水泥、石湾瓷业基地等工业旅游资源,建立工业旅游和工业遗址旅游区。
旅游+农业,坚持“农业富县”思路,发挥乡村旅游富民、美乡效应,打造油茶小镇、枫仙岭生态庄园、高湖万亩油菜花海、霞流种养殖基地、三樟黄贡椒种植基地、千年白莲风情园、洣江生态观光园、新塘现代农业观光园、洣水花千谷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积极研发生态农业商品,建立农耕文化体验产业园,开发一批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
旅游+生态,瞄准“生态立县”目标,加强对森林、山地、湿地、水库、河流等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和完善好洣水国家湿地公园、洣水国家水利风景区、四方山森林公园、天光山自然保护区、晓霞峰、金觉峰、南湾竹海、潭江渔村、江山村、鳌洲岛、白莲水库、德圳水库、江东水库等景区。
旅游+互联网,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互联网企业合作,加速建成衡东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支持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租车、旅游网络购物、网上预订和支付等“互联网+”新业态旅游企业发展。
旅游+养生,大力发展休闲、健康、养老、养生等现代新型旅游产品,建成旭达大健康国际生态园、尚达盛和现代农业休闲产业园、湘江南温泉、衡莲生态农业旅游山庄等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好东健阿胶、峥嵘中药饮片、精制山茶油等医养产品。
旅游+土菜,依托“中国土菜名县”品牌效应,研究制定衡东土菜标准化体系,建设衡东土菜原材料供应基地。鼓励土菜名店走出衡东,开设分店和连锁店。做强县城沿江土菜一条街、河西旅游商贸一条街、衡东土菜文化博览馆、新塘土菜城,做大衡东土菜“六件宝”、京湘藤茶等土特产品。
旅游+文化,深入挖掘衡东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状元文化、剪纸文化、皮影文化、诗词文化、校园武术文化、古村镇文化、民俗文化。整合罗荣桓故居景区、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旧址、欧阳海烈士纪念馆、红军师长王光泽烈士故居、李洁李广烈士墓、罗芳珪烈士墓、刘阳生烈士碑等红色旅游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在罗荣桓故居景区、千年白莲风情园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修缮彭浚状元第,建设剪纸和皮影文化艺术博物馆;保护并开发草市古镇、吴集古镇、夏浦村萧家大屋、杨林村、高田村等民俗旅游;串联晓霞峰、凤凰峰、金觉峰、蓬源仙和观音寺、永宁寺、灵山庙、杨山祠等宗教资源,打造礼佛朝拜游。
旅游+运动,建成河西体育馆,争取承办重大赛事;重点开发和建设大浦通用机场低空运动项目、洣水水上运动基地、“雷溪双月”水世界、洣江滑草场、德圳水库和鸡公岩户外运动区;建立自驾车和房车营地,发展越野车、山地自行车、徒步、登山、露营、探险、写生等户外运动及赛事。
旅游+扶贫,落实精准扶贫要求,整合部门扶贫资金,做好吴集镇江山村、白莲镇白莲村、甘溪镇夏浦村、三樟镇柴山村、草市镇江坪村、石湾镇鳌洲岛等旅游重点村扶贫开发,通过发展民俗旅游,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实现环境整治、旅游开发、脱贫致富目标。
(八)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县内各投融资平台功能,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包装招商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罗荣桓故居景区按照5A景区标准完善各项设施,修缮罗荣桓出生地新大屋。建立健全旅游咨询和集散体系,在罗荣桓故居景区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在县城河西新区新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商贸一条街、元帅广场。到2020年,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咨询全覆盖。加强罗荣桓故居景区、锡岩仙洞、洣水、四方山、湘江南温泉等主要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建成罗荣桓故居至罗荣桓出生地新大屋连接公路,实施四方山渡改桥、省道S212改建、锡岩仙洞旅游公路建设,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形成东区旅游公路环线;完成金花至朱亭省道改造,努力实施新塘至石湾、石湾至三樟公路提质改造,形成北区旅游公路环线;推进城关-大源渡-霞流-大浦公路改造,形成南区旅游公路环线。道路两旁封山育林、美化亮化;加快建设河西新区绿道。健全洣江生态观光园、四方山、德圳水库、白莲水库、杨林车头等地自助游、自驾游、特种旅游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景区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紧急救援设施等。加快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按照“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要求,到2017年,全县所有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沿线、旅游集散地旅游厕所全部达标。强化旅游信息服务和智慧旅游,建设衡东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上级旅游信息平台对接,实现旅游行业管理与服务的数据化和信息化。优化电子政务、推进电子商务、强化旅游公共服务。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全域旅游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和解决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将“旅游活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实施人才强旅工程,积极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打造高层次的旅游发展智力支持平台。
(十)落实优惠政策。落实门票优惠政策。全县所有收费旅游景区要根据自身营销需要制定门票优惠政策。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实行增值税后,旅游企业税征基数应扣除代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等费用;旅游企业上缴的行政性收费依法在应纳所得额中扣除;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落实收费和价格优惠政策,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对旅游星级饭店电话中继线服务费和数字电视收视费给予优惠,支持星级旅游饭店数字智能影视系统的应用;星级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享受同等水、电、气价格政策。
落实用地优惠政策。对纳入省、市、县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优先支持;重大旅游项目用地确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法按程序及时调整。对大型旅游景区项目,景区内植物园、绿地、水体用地,根据实际情况办理只征不转手续或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手续;景区内公共设施(道路、厕所、停车场等)、纪念性建筑等,按公益事业或基础设施用地政策优先办理;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乡村旅游项目用地,将其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对乡村旅游项目临时性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按相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但项目退出时,项目业主要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对已建设地块进行土地复垦。乡村旅游项目确需使用建设用地的,可利用项目所在地的集体土地和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控制在项目总面积的5%以内,最多不超过50亩,可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落实优化环境政策。对县内外专业旅游巴士和旅游汽车给予同业优惠政策,交通运输和旅游、交警部门对旅游车辆轻微违章和一般交通事故的处理要从简、从快,尽可能减少游客滞留时间。对星级饭店实行定点管理,星级饭店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管辖,无案不查房,因办案确需查房的须报经县公安局长同意,并由饭店负责人协同定点查房。
(十一)加大扶持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县本级设立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的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专项规划编制、旅游招商引资、旅游产业项目扶持、旅游人才培训等。积极推动旅游投资和消费,设立旅游人数奖、旅游节会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奖、旅游品牌创建奖等,对旅行社及旅行社服务网点引客入衡,乡镇和有关部门承办或举办旅游节会活动、旅游厕所建设、景区生态停车场建设、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等级景区、星级旅游饭店、星级旅行社、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星级乡村旅游服务区(点)等旅游品牌的创建实行奖励。
(十二)加强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宾馆饭店、景点景区、旅行社及旅行社服务网点等服务水平,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旅游质量监督网络和旅游满意度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旅游执法和投诉受理机构,全面受理旅游投诉、旅游服务质量检查和旅游行政执法工作。加快组建县旅游服务中心、交通运输和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条件成熟时按规定程序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等。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案件联合查办等监管机制,交通运输和旅游、发改、公安、市监、商粮、卫计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定期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和集中整治行动。建立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参与的旅游诚信体系,成立旅游协会,发挥协会作用,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数据库,探索完善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
(十三)部门联动发展。单位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做好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群众素质教育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创造洁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树立衡东旅游良好形象。组织和宣传部门要把旅游业法规政策理论纳入干部培训课程和中心组学习范畴,及时准确解读国家和省、市发展旅游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发改部门要把旅游发展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和旅游部门要对旅游景区连接道路优先安排,将通往等级景区的公路纳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规划。统计、交通运输和旅游部门要建立完善县、乡镇、旅游企业三级旅游统计系统,定期发布旅游统计公报。编制、人社部门要建立、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机制,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税务、规划、民政、国土资源、住建、教育、城市执法、经信、文体广新、商粮等部门要共同做好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作。公安、发改、交通运输和旅游、市监、环保、安监、城市执法、卫计、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客运、旅游价格、旅游餐饮、旅游商品、特种旅游设备、旅游气象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确保旅游安全。电力、通讯等部门要优先解决旅游景区相应配套设施问题。县各新闻单位要积极开设专栏,策划旅游品牌宣传,开展系列深入报道,广泛宣传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成就、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注旅游事业、支持旅游发展、参与旅游创新的浓厚氛围,提振信心、创建全域旅游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