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一桌饭·衡东怎么干】之二 做好传承创新文章 擦亮“中国土菜名县”品牌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07-06

编者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持续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重要思想和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点内容。

6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又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勉励种粮大户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响应省委、省政府"做优一桌湖南饭"的号召,围绕"做优一桌饭•衡东怎么干", 衡东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园区企业采访县内相关领域领导、专家,探讨衡东粮食生产、土菜、山茶油、产销平台、食品安全等相关发展路径,力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衡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第二期推出《做好传承创新文章 擦亮"中国土菜名县"品牌》。

要胸有大局,稳稳端牢中国粮;心有所系,做优一桌湖南饭。"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在"做优一桌湖南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它与"饭"共同承担起"一桌湖南饭"的主角和重任。作为湘菜重要的组成部分,衡东土菜在湘菜中独树一帜。十几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推动下,衡东土菜从田间地头登上大雅之堂,从民间自发走向规模发展。目前,衡东土菜产业链产值已突破48亿元,产业链每年创税过亿元;在全国各地开有1500多家衡东土菜店,从业人员达12万人。衡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土菜名县",美誉三湘四水,香飘大江南北。

"洣水天上来,杨山云天外,炎帝逆流踏浪声犹在。炊烟往事来柴火烧土菜,八仙桌前月亮千里外"这首歌唱的就是衡东和她的美味土菜。有人说:任何一种爱,都不比对美食的热爱真切。衡东人民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衡东人热爱生活,喜好美食,更擅长于制作美食,衡东土菜也因此美誉三湘四水,香飘大江南北。五届土菜文化节的举办,让衡东土菜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了三湘四水大江南北,蜚声海外了。如果你品尝过衡东的土菜,你一定会终生怀念衡东的味道。毫不夸张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衡东不土菜"。

来衡东品土菜,不一定非要去五星级的豪华大酒店,在洣水河畔找一家普通排挡,或者在乡间寻一家古朴的农庄,随便点几个菜都是最地道最正宗的衡东土菜,道道菜都很结实,味美而价廉,就像朴实、厚道的衡东人。

"衡东土菜以鲜、辣、土为特点,采用本地所产土畜产品为主、副料,传统的烹饪方法制作,始终保持绿色环保、乡间土味的优良品质。近年来,随着三产融合发展,衡东土菜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土菜大师邓文亮说。目前,衡东土菜从种植、生产为起点到消费者终端,形成了农产品的种植、培管、收获、加工、储存、流通、交易、使用等各环节的产业链条。每个菜品、每种原材料都能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以湖南聚味堂、衡东绿然家禽养殖为代表,很多加工食材都成为地方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工食材产业等体系的一部分,助力衡东土菜在全省乃至全国餐饮消费中成为主角。

"我公司在三樟镇规划种植黄贡椒总面积1.5万亩,其中示范种植面积约1000亩,采用全自动数字化滴灌系统和升降式双层大棚技术,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三产融合的现代化农业,助推土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湖南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郭思中说。

按照一乡一品的思路,我县重点打造了三樟黄贡椒,草市豆腐,石湾香干,杨桥麸子肉,吴集神曲饼、潦菜和其他蔬菜,石滩真塘鱼,大浦良种鸭养殖,霞流蛋禽养殖,每个菜品、饮品、点心对应相应种养殖或者加工基地。既保证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又能保证一桌菜的品牌品质、市场供应和竞争力,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创新发展"的思路,今后我们将重点开展衡东土菜产业发展"六个一"工程,即推进一个黄贡椒产业基地、建设一衡东土菜加工产业园区、对接土菜进企业、进机关、进高校、进旅游景区"四进"工作、完善一组衡东土菜标准、开设一家衡东土菜长沙旗舰店。"衡东县土菜办陈立宪说。

据统计,目前,衡东土菜产业链产值已突破48亿元,产业链每年创税过亿元;在全国各地开有1500多家衡东土菜店,从业人员达12万人。尽管衡东土菜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土菜产业已经逐步发展和壮大,但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做好衡东土菜一乡一品的整合规划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衡东土菜标准体系,规范衡东土菜市场运营,逐步实现衡东土菜发展"统一管理、统一识别系统、统一供应链、统一文化设计、统一电商平台"。 推动衡东土菜规范化、规模化、高品质快速发展。"衡东县土菜办陈立宪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