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县 发布时间:2021-10-28
近年来,我县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民主监督、献计献策的职能,在教育方面,促进学校依法办学,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让衡东教育发展更好地体现人民的利益,不断地提质增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近日,记者在杨山实验中学看到,许多家长正在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住在县城的刘正权正等待接孙女回家吃饭。他孙女今天读初三了,在三年前,正好赶上了这所公办学校建校招收第一批学生的好时机。
学生家长刘正权说,这个学校环境好,教学质量优质,学费都不要他们出,他们只负担学生一点生活费就行了。
时间拉回到2016年,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林金初和另外19名人大代表组成第七代表团,这些代表广泛分布在全县各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履职能力。林金初结合工作经历,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大班额的问题?如何在城区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同时保证新增城区人口子女的就学需求?
县教育局林金初说,当时,他们基于三个方面考点,从民众的考虑来看,第一个是九年义务教育就读民办学校加重了学生家庭的负担;第二,当时的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超大班额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第三,进城务工的农民买房的比较多,从发展的教育来看,现有的学位也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
人民有呼声,人大有行动。两会期间,她和其他代表一同提出了《关于在县城兴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议案》,被列为县人大“一号议案”,交由县政府办理,拉开了化解城区大班额的序幕。县人大随后多次组织代表走访、调研、考察、座谈,提出新建学校选址及规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研究决定在县城党校附近兴建一所公办小学、在河西新区兴建一所公办初中,还把解决“大班额”纳入政府考核、多措并举响应群众期盼。
随着武家山小学、杨山实验中学以及今年新塘芙蓉学校等学校的建成投入使用,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彻底清零,全县通过新建、改扩建、撤并和置换等方式,累计消除大班额 671 个,新建学校4所,投入资金 8 亿元,增加学位 15000余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权利得到保障。仅2020年,全县就有15200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县城平等接受教育,占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9.8%。
近五年,我县教育蹄疾步稳,公办义务教育逐步完善,教育公平强力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先后成立衡东县六中、九中、一中、二中、欧中、幸福完小、向阳幼儿园七个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内部管理互通、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师资共享、质量共进、捆绑考核,切实做到集团教学教研“齐步走”、资源共享一体化。集团内核心校与成员校办学成绩均大幅提高,毕业会考合格率低于10%的乡镇初中学校由过去的24所减少到2021年的3所,全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回应人民期待,我县人大代表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彰显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