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新闻 发布时间:2018-01-29
(衡东县广播电视台记者:陈康)继续来看《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六): 坚持民生为要,着力保障社会和谐,《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注重扶贫和扶志、扶智、扶技、扶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在生动力;要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宜居县城。
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志毅指出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村聚集发力,力争13个贫困村退出、6000人脱贫。
报告提出,要落实十大扶贫举措,按照“四跟四走”思路,强化油茶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扶贫,实现特色产业对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水、窄路加宽、电网改造、宽带通讯等项目优先向贫困村倾斜。
近年,我县科学调整教育布局。县职专新校区、杨山实验中学、武家山小学、向阳幼儿园,一份份学校规划争先出炉,一个个教育工程项目顺利开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时不我待。
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60所,在职教职工4742人,在校学生超过85000人。2015-2017年,全县共投入2。8亿元,实施“改薄”项目550个,改造校舍及附属设施25万平方米,54所完小、13所村联校全部创建成为合格学校,曾经赶赴城区就读的农村学生出现了“春暖燕归”的可喜局面。
与此同时,着眼教育扶贫“一所学校不落、一个学生不漏”的攻坚目标,围绕“入学机会均衡、资源配置均衡、管理水平均衡、教育质量均衡”目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四改三化”工程,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补齐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围绕实现“病有所医”,加快“健康衡东”建设,让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慢”问题。围绕实现“劳有所得”,有效提供就业服务。围绕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全面落实社保政策。围绕实现“住有所居”,努力扩大住房保障范围。
要着眼新老城区长远发展,推进多规合一,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的城市规划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河西路网、河西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双园大道二期、学府路、坪桥路二期、沿江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强力推进“四路一桥”PPP项目快速落地,开工建设文冲西路,完成文冲大桥桥墩工程。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启动防洪排涝、排渍站雨污分流、污水主干管网修复等工程,努力建设海绵城市。加快城中村改造,打造城市综合体,提升宜居指数。以国家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平安畅通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四城同创”为抓手,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精心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努力打造宜居县城。要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推行信访第三方评判、息诉息访公证等机制,压实基层信访维稳责任,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平安衡东”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现代化防控体系,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