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回顾2024年(三)聚力拼经济,产业结构越来越优;全力抢机遇,发展活力越来越足;致力增颜值,城乡面貌越来越美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12

衡东融媒3月12日讯(融媒体记者 罗颜融)在衡东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第一次大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崇华代表衡东县人民政府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今天,融媒体中心继续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下面一起来关注“回顾2024年”,聚力拼经济,产业结构越来越优;全力抢机遇,发展活力越来越足;致力增颜值,城乡面貌越来越美。

报告指出,2024年,聚力拼经济,产业结构越来越优。现代农业质效齐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97.18亿元。完成粮食播种86.98万亩,产量达38.92万吨,打造省级万亩示范片1个。黄贡椒、禽蛋、油茶等十大农业产业活力迸发,聚味堂成功认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47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4家。衡东三樟黄贡椒队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参加中国村厨村艺大赛,荣获村厨金奖、村艺银奖和优秀组织奖。

新型工业能级跃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6.12亿元,增长19.4%,排名全市第一。春晓新能源、荣桓科技、金泽再生等13家企业实现原地倍增,完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3.35亿元,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71家。美湖智造入选省级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名单;辉宏机械成功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东健药业认定为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企业。

文旅土菜热度攀升。借乘省旅发大会东风,高质量完成三大重点观摩项目建设,罗帅故居景区实现整体提质;湘·江南温泉度假区成功创评全市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第七届衡东土菜文化旅游节、2024国际印章(衡东)展览会,“茶担子”“衡东印·信天下”文化话题火爆出圈,网络点击量超5000万,土菜产业链年产值突破60亿元。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5亿元,分别增长17%、18%。

这一年,全力抢机遇,发展活力越来越足。争资引资迈出“新步伐”。争取上级资金近20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47%,争跑份额达全市11%。其中专项债券资金10.6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0.89亿元,排名全市第一。全面构建“7+5+5”立体化大招商格局,全年签约项目57个,总引资212.5亿元。全县金融机构贷款增量、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印章文化产业园项目获评全省湘商回归标志性项目。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调度协调、督导服务、考评奖惩机制,储备包装“三类”项目134个,总投资107.4亿元。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3个,完成投资121.6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14%,29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在全市“五制一平台”考核中排名第二。

深化改革按下“快进键”。完成县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新组建的城发、国投两大集团获评“AA信用等级”。强化国有“三资”盘活,在全市率先探索林业农业“双碳”开发试点。创新推出涉企“综合查一次”和“企业宁静日”改革,入企执法检查次数同比减少约60%。

这一年,致力增颜值,城乡面貌越来越美。城市更新全面提速。县乡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别获省、市政府批复。7个“保交楼”项目4238套房屋全部交付,5个“保交房”项目交房率达100%。实施城市“洁净”工程,高分通过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县城“颜值”“内涵”实现双提升。

基础设施全面提级。十余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恒冠路正式开工。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64.7公里、安防设施建设264.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备案危桥8座。高质量完成衡东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持续提级升级。乡村振兴全面提档。大力实施“五千工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513元,增长6.1%。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突破3500万元。霞流镇李花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荣桓镇南湾村入选全市“百千工程”精品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