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分社”里渐渐消失的传统工艺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3-22

 

 


衡东融媒3月22日讯(融媒体记者 廖仲国 肖海艳 向庆元 邓轶涵(试用))3月21日,是农历春分,草市镇迎来一年一度的“赶分社”活动,各地客商汇聚此地做买卖,街头小巷热闹非凡。下面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感受一下,经过三年疫情封禁后,解封的热闹节会吧。

“赶分社”就是春分赶集。它由乡民自发组织,是兴起于明清时期延续至今的习俗。在倚靠水运的时代,草市是洣水流域重镇,衡阳衡东、株洲攸县、郴州安仁三县以此地为物资集散地。于是远道而至的客商就前来赶社,习俗延续至今,便成了草市镇特有的盛况。

春分是筹备农资,准备耕种的时节,所以“赶分社”时,在草市集市上最具特色的就是农耕物品、中草药、手工艺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每逢分社,草市街头人山人海,络绎不绝,视线所及之处都被临时搭建的摊位、帐篷所占据,场面非常壮观。

“赶分社”的习俗因人们的活动很好地传承下来了,但很多行业却因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渐渐地消退了。在农耕时代,九工十八匠是经常能见到手艺,这些手工艺人走乡串户,服务乡民,从妇女戴的金银首饰到锅碗瓢盆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手艺人靠为乡民服务谋生,乡民们也离不开手艺人的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手艺开始慢慢地为社会所淘汰。以铁匠为例,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老铁匠刘林生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是铁匠最为红火时候,整个草市街上,铁匠铺不下15家。因为市场很吃香,他很小就开始学习打铁了。

“我15岁就开始学徒, 学了三年徒到乡下打铁, 以前打铁不和现在一样以前打铁铸熔火现在社会发展了,用上机械电机我们做手艺的也轻快些了。”老铁匠刘林生说。

刘老匠告诉我们,以前要用手拉的风箱,来控制煅烧铁坯的火炉温度,现在科技发达了,风箱已经成为古物。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淬火,它是打铁的核心技术,关系到铁器的质量,淬老了,容易脆,淬嫩了,会卷口。

“他家打的铁器很结实,耐用。我30年来都是在他家打的铁具。”打铁客户谭爱琳说。

刘老匠表示,以前他曾带过五个徒弟,但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已经沉不下心学习这门手艺了。

“我带了五个徒弟 ,有两个学成了 ,但是没事做只能出去打工了,其他三个没学成也去打工了。”老铁匠刘林生说。

目前,草市街上的铁匠铺不到5家了。铁匠,一个人们曾经熟悉的职业,在城市里几乎销声匿迹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让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远去,曾经火红的铁匠炉也渐远渐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