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05
继续来看《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五:坚持全域振兴,构建发展新格局》。2021年,是全县上下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锐意进取、创新担当的一年;今后一段时间,我县将继续适应新常态、顺应新时代,主动作为、笃实争先。
五年来,我们再接再厉加快城乡建设,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平台。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总体布局。以打造“最美县城”为目标,有序推进河西新区、城北片区、城东片区开发,城市骨架全面拉开,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5平方公里。加快推进“一核两副”城镇发展布局,大浦镇、新塘镇发展承载力大幅增强。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县城品质。实施重大市政项目45个,兴衡大道、武家山路建成通车,老城区“三纵三横”交通大格局基本成型。44个老旧小区、27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老城关集贸市场顺利搬迁,金堰农贸市场建成营业,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县城颜值和气质同步提升。坚持基础先行,促推乡村振兴。南岳高速东延线通车,延展了县域“大动脉”;新建提质自然村水泥(沥青)公路281.2公里,窄路加宽671.5公里,建制村100%通水泥路,畅通了城乡“微循环”。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6118户城乡无房居民搬入新居。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五治”成效明显,白莲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马房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潭泊村、岭茶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南湾村入选全省最美文化传统村落。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衡东将坚持全域振兴,建设更加宜居的美丽城乡。加快“一核两副”进程,推进乡村振兴,聚旺城市人气,提升宜居水平,走出具有衡东特色的全域振兴路子。加强城乡交流,建立健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形成城市产业向乡村延伸、乡村产业向高端发展、城乡产业在互动中优化的良好格局。提升县城品质,优化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扩面提质“15分钟生活圈”;加快5G、智慧电网、充电桩等建设,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道路交通文明畅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建成乡镇通三级公路94公里、资源旅游产业路275公里、并村便捷连通路103公里;完成37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建改造5座110千伏变电站、43条472公里10千伏线路,巩固升级86个行政村农电网;实现乡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打造“三生三美”乡村振兴样板,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明年,我县将重点突出乡村振兴,夯实发展新根基;突出城镇带动,构建发展新格局。
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设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基地,重点培育霞流禽蛋、三樟黄贡椒、衡东大桃油茶、真塘鱼等知名品牌,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3个以上,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允许村集体承建农村中小型项目,鼓励将部分涉农投入转化为村集体股份,不断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完善村庄规划,深化乡村风貌提升,保护和开发好传统村落。大力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等传统基础设施,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突出城镇带动,以老城改造和河西新区开发为主线,逐步解决老旧顽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让衡东百姓居住得更舒适、生活得更美好。强化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推进城乡垃圾治理一体化建设,争创全国卫生城市,争创省级园林县城。加快大浦镇开发建设和产城融合,推动新塘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白莲、石湾、三樟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餐饮美食、商贸服务、健康养老等行业,构建衡东北靠长株潭发展桥头堡。实施建制镇五年行动计划,抓好集镇的市政设施、公共交通、生态环保、教育卫生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