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三):坚持创新引领,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03

时代因奋斗而常新,事业因梦想而行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我县工作思路和目标及2020年的重点工作,今天继续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三):坚持创新引领,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

五年来,我县用心用力深化改革创新,放大了高质量发展优势。深化改革阔步前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工业项目“先建后验”模式成为衡东招商引资新名片,供销社综合改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经验全省推介。统计改革落实落地,圆满完成全国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重大项目实现滚动开发、接续建设,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11个,投资总规模达278.6亿元。对外开放大步迈进。新签约引进项目71个,到位资金38.1亿元,雁翔湘玻璃、圆通速递、古汉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衡东。成功举办第四届土菜文化旅游节、首届陈少梅文化艺术节、“衡东土菜中国行”系列推介活动,衡东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创新动能逐步递进。成功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有效发明专利从41件增至108件,新增欧盟专利2件、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新增创业主体1.7万个,私营注册资本增长300%,成为全国第三批返乡创业试点县。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县将坚持创新引领,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坚持创新首位战略,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型县市,让一切创新创业源泉涌流迸发。推动科技创新,力争到202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培育国、省级“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以上。引育创新人才,主动对接“人才雁阵”计划,多方引才、精心育才、大胆用才、环境留才,成功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办好职业中专,完善订单式、联合式培养机制,为衡阳打造“中部匠都”提供强力支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实现“责权利统一、建管服统筹、质量效协调”;探索“点状供地”等灵活供地新方式,提升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022年,我县将突出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新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审批提速,实现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办理环节、各类证照和审批时间“五减少”;以“一门、一号、一网、一窗、一次”改革为抓手,推动政务环境改革。推动城乡投、水务投等国有公司回归企业属性、参与市场竞争,成为现金流稳定、盈利能力强的产业实体。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完成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建设“诚信衡东”。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外贸“破零倍增”行动,结合省“万企闯国际”活动,支持优势行业、进出口企业对接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外贸“破零”“倍增”各1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创新招商引资方法,把握投资导向、跟进投资动向、瞄准前沿方向,抢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度对接省级“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市级“8大千亿产业集群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亿元级社会投资项目10个以上,到位资金12亿元以上,为衡东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积蓄更强动能。

激活科技创新引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小升高、规升高,培育形成以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为重点的创新“矩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与大院大所、顶尖团队合作共建,推动主导产业建成研究院、专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重视培养本土人才,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定向合作培训,加快培养产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让衡东成为创新资源“引力场”、集聚人才“强磁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