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履职】邓于军:扎根农村,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10-24

在石滩乡真塘村有一位人人夸赞的人大代表,多年来,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参与践行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利用自己的企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就是县人大代表、原石滩乡真塘村党总支书记、军岳喜合作社负责人邓于军。

邓于军,1960年1月出生,198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衡东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和衡东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1996年3月,担任石滩乡真塘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真塘村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种粮和外出打工为主,人均收入年不足万元。

邓于军说,1996年3月党支部换届,当时党支部软弱涣散,村情民情十分复杂,党员推选他当选为真塘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压力很大。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人大代表,应当牢记入党誓词,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辜负村民的信任,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贡献力量,这一干就是25年。

为改变村容村貌,邓于军一方面带领村干部开展走村入户活动,坚持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一对一了解群众诉求。另一方面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汇集工作意见建议,提出了“党干队伍挺起来,村容村貌靓起来,家家户户富起来,村风民风好起来”的工作思路。

真塘村党总支书记邓岳云说,邓书记为村里做了很多的贡献。对于同事,他平易近人,对困难群众,他热心帮助,为群众做了不少好事。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之前真塘村的真实写照。针对这一现象,邓于军把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实施了“四化工程”。在道路硬化方面,积极利用上级配套资金,铺设水泥公路20余公里,对村内所有道路进行了硬化。在沿街绿化方面,先后种植柏树、红叶石兰树、桂花树等2万余棵。

真塘村是一个普通的衡东小乡村,一没副业,二没资源,群众收入主要以传统的农田种植为主,收入非常低。为带领大家致富,邓于军动了不少的心思。针对传统种植结构收入较低的问题,他决定带领大家尝试发展特色种养,提高经济收益。他带领群众发展了真塘鱼产业,专门成立军岳喜合作社,通过以“农户+公司”的形式,吸收农户加入养殖。

邓于军说,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他带领了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打造“一村一品,重点发展真塘鱼产业,形成了腊鱼、鲜鱼等系列产品。

现如今,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邓于军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现了新时期人大代表的风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