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14
关于规范填写《扶贫手册》的说明
《扶贫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各县市区扶贫办负责制发。每户发放《扶贫手册》,如实、规范、按时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内容,是扶贫帮扶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脱贫攻坚成效最权威的载体,也是扶贫工作绩效最真实的展示。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扶贫基础工作,筑牢脱贫攻坚根本,特将《扶贫手册》填写说明如下:
一、填写要求
《扶贫手册》由村委会或驻村工作队以采集的贫困户信息为依据,填写贫困户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内容,每项内容都要全面具体:家庭情况和家庭成员栏目,要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及所有家庭成员的情况完整填写,致贫原因要尽量具体清楚,如因病致贫的要说明是患何种病;帮扶责任人要写明帮扶人的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帮扶措施要根据帮扶落实情况及时填写,每项措施都要写明帮扶内容、实施时间、实施过程和结果;帮扶成效要根据帮扶措施的效果,具体写明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等方面的增收情况;帮扶成效必须由村委会主要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长、帮扶责任人或贫困户户主共同签字(个别不识字的贫困户由他人代签后加按手印)确认。《扶贫手册》必须发放到每个贫困户手中。贫困户脱贫后,《扶贫手册》由村委会收回存档,继续享受扶持政策的,由村委会负责在《扶贫手册》中填写。
二、填写说明
(一)家庭情况
1、户主姓名、性别、家庭人口、民族、出生时间、联系电话必须填写正确。其中:户主姓名必须与身份证或户口本一致;家庭人口原则上以户口本为参考,但若遇到建档立卡识别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的贫困户(如女儿出嫁户口未迁出、儿子娶妻户口未迁入、超生孩子未入户等),以家庭实际人口为准,但需要进行相关备注;出生时间必须与身份证一致;如遇贫困户无联系电话,可以填写其近亲或者帮扶干部的联系电话,也需要进行备注说明。
2、户主照片:必须贴清晰的近期照片。
3、识别标准:统一填写“国家标准”。
4、家庭住址:填写xx镇xx村xx组。
5、贫困户属性:只能填写一般贫困户、五保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三种类型中的一种,低保贫困户应注明低保的类型(属低保兜底的必须要注明低保兜底)。
6、主要致贫原因:主要致贫原因包括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不足等。因病,注明患者姓名和病种,年均医疗费用。因残,注明残疾人姓名、残疾类型及等级,没有办理残疾证的请注明(如遇到此种情况,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应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为其办理残疾证)。因学,主要是指大中专、本科及研究生,且要注明学生姓名、就读学校,年支出费用。因灾,何时受何灾害,损失情况。缺劳力,应详细叙述缺劳动力的具体情况、注明原因。缺资金,缺少哪方面的资金(如果遇到缺乏产业发展启动资金、且符合授信标准的贫困户,帮扶措施中应为其协调办理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缺技术,缺什么样的技术(帮扶措施中应对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或联系相关部门进行上门技术指导等)。其他,尽量不要填写“其他类型”致贫原因,如果确实遇到以上类型都反映不了其家庭致贫原因的情况,可以填写“其他”,但必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不得仅仅简单出现“其他”两字。
7、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住房面积均按实际情况填写。耕地面积填写其实际拥有耕地面积,非租种他人的耕地面积。
(二)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应包括户主,身份证号码必须填写准确,有残疾证的必须填写残疾证号。与户主关系填写户主、配偶、之子、之女、之儿媳、之孙子、之孙女、之父、之母等。劳动能力填写普通劳动力(正常的身体健康的成人)、技能劳动力(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丧失劳动力(因某些原因,造成劳动能力丧失)、无劳动力(在校学生、幼儿等)。
(三)帮扶责任人
姓名填写帮扶责任人的姓名。单位名称填写帮扶责任人的单位名称,单位隶属关系填写省级、市级、县级、乡镇、村级,联系电话填写帮扶责任人的手机号码。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要有帮扶责任人,贫困户可以有多名帮扶责任人,但需明确其最主要的帮扶责任人。
(四)帮扶措施
结合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重点围绕促进贫困户增收及“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每户至少要有2-3项措施,每项措施都要写明时间(不一定非要是具体时间点,也可以是某时间段)、项目内容、帮扶单位。
1、填写原则。一是填写内容要尽可能的细化。扶贫措施必须填写细致,一定要明确各项措施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细节。二是填写要重点突出特惠政策。普惠制和特惠制都要进行填写,但要尽量淡化普惠政策,重点突出特惠政策。三是填写要确保“应填尽填”。对于已经出台的政策和措施要根据相关落实情况全面填写,对于正在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政策和措施要及时进行跟进和更新。
2、项目内容(即具体帮扶措施)。帮扶措施的类别主要有:发展生产、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生态补偿、教育助学、转移就业、低保提标兜底、医疗救助兜底等八大类。在明确类别填写好大类的同时,要进一步细化填写相关项目,具体如下:
①发展生产。即通过产业发展的贫困户,包括带动发展和自身发展,带动发展注明由谁带动,有何措施;自身发展注明发展项目和发展规模。产业扶持到户项目补贴也属于产业发展措施,要注明为其申报的时间、资金到位的时间及资金补助的规模等相关情况。其他如贫困户购买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政策性保险补贴中的政府补贴费用等也要填写和注明。同时,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贫困户,要注明其评级授信情况,小额贷款多少万,何时申请、何时办理成功,用来发展何种产业(生产经营项目或入股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等情况。
②易地扶贫搬迁。即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贫困户,要注明纳入年份,搬迁地点,建设时间,住房面积,搬迁时间等情况。
③危房改造。即未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但需要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要注明何时帮其申报、县级住建部门何时上门核查通过(在此要注明危房的级别:C级或者D级)、核实组织实施(在此注明建房的方式:修缮加固或拆除重建)及资金拨付的时间(在此注明补助的标准及金额)等。
④生态补偿。即担任护林员、防火员的贫困户,要注明其担任时间,补助标准,落实资金等情况。
⑤教育助学。一方面是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贫困户,只要是教育或相关部门出台的,且贫困户能够享受到的教育扶贫措施均要进行填写,如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幼儿资助、对建档立卡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及中职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及免除学费、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校本专科享受国家助学金、贫困户子女助学贷款等。残疾学生在特殊教育中如享受到的相关政策,也要进行填写。另外贫困家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补助专项方案待政策到位后也要及时填写申报及落实时间、补助的标准等。一方面是雨露计划,注明是属于哪类,主要有大中专职业教育补助、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何时申请、资金补助何时到位、相关培训何时落实等。
⑥转移就业。即享受劳务输出和提供就业政策的贫困户,要注明怎样帮助其劳务输出和就业,在哪里工作,工作岗位是什么。
⑦低保提标兜底。即得到政府救助的贫困户,要注明纳入五保、低保或低保兜底情况,落实五保金、低保金或残疾人补助金的标准和发放情况等,此相关类型的内容全年只需填写一次。
⑧医疗救助兜底。即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的贫困户,只要是卫计或相关部门出台的,且贫困户能够享受到的健康扶贫措施均要进行填写,如预脱贫户的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补贴、大病救助、重点救助措施,或帮助其落实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甚至组织或上门对贫困户进行体验等也应填入帮扶措施。
另外,若还有其他措施,比如土地流转(要注明流转多少亩土地,流转给哪个企业或个人)、光伏发电(要注明户用多少千瓦的光伏发电,何时申请、何时开工和何时建成。其中,光伏发电的贫困户应为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三无”贫困户)等,无论措施大小,只要是对贫困户进行的到户帮扶项目或措施,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入户费用的免除或优惠政策,对特困户发放的慰问金、为贫困户送去生活资料(米面油等)或生产资料(种子或肥料)以及各类社会主体进行的帮扶措施(如由工商联牵头的“万企帮万村”的精准扶贫行动、志愿者扶贫行动、公益众筹扶贫行动、“10·17”全国扶贫日行动等),做到应填尽填。
3、帮扶单位。帮扶单位填写对该项帮扶措施实施帮扶的投资及落实单位,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以是多个单位。
(五)帮扶成效
帮扶成效要根据帮扶措施的效果,分别写明贫困户的增收情况和“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情况。
1、增收情况。主要填写产业发展年收益多少元,雨露计划补助多少元,金融信贷贴息多少元,劳务输出和提供就业年收入多少元,土地流转每年租金多少元,政府救助(低保、低保兜底、医疗救助兜底等)多少元,光伏发电年收益多少元等等。
2、“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简要填写贫困户受益的效果:如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后的贫困户住进了安全的住房;患病的贫困户享受了相关的医疗政策,有钱看病;因享受了教育政策贫困家庭学生均上得起学,没有因贫辍学的学生,保证了代际贫困不会相传;政策兜底的贫困户“两线合一”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加上相关的补助资金超过当年扶贫标准,可以稳定脱贫等等。
3、签字确认。帮扶成效必须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在帮扶过程中分阶段填写,不可年终一次性集中填写,应由贫困户户主签字(个别不识字的贫困户由他人代签后加按手印)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