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社会,诠释人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2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 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始终是君子人生的范式与追求。 在我生命五十多年的轨迹里,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我,始终以雷锋精神为指针,以服务社会为乐趣 , 默默奉献,为社会的和谐、文明的传承尽了一份应尽的心力。
     一、 理好自已的家,为服务社会奠定最基本的条件

一位优秀的志愿者,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必须过硬,正人必先正已。这样,说话、做事才会有份量,才会令人信服。成家二十多年来,我上敬父母,公婆,用尽自己的孝心,视公公婆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二十多年来相处融洽,从未红过脸。记得在2012年公公病重的时候,他生活不能自理,我义无反顾的在公公身边悉心照顾,这事后来被老家的邻居们称赞不已。现在婆婆不愿住城里,要住在农村老家,我除了安排她的生活外,近几年,几乎每晚都要打个电话给她,听听她的声音,这已经成了我这几年的必修课,节假日就和丈夫陪伴在她身边,用我婆婆的话说,我们对她的好,是几十年如一日象女儿一样贴心。

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尽心尽责地培养教育。从小就教育她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帮助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业上进行认真、细致的辅导。孩子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学习上非常优秀。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17岁就直接考上了美国公立大学,现已顺利完成学业归国。并走上了工作岗位。

自己努力工作,业务上成为典范。忠贞于爱情,对待丈夫几十年如一日,一往情深。恰当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一家其乐融融。正因为如些,我的家庭在2016年被评为衡东县首届最美家庭。

二、 救危解难,乐于助人

周围的人,有困难确实需要他人施以援手时,我会尽已之力毫不犹豫地予以帮助。2000年,我丈夫任高中一年级班主任,入学不到一学期,有一位同学的父亲去世了,家庭失去栋梁,姐弟三人的扶养重担压在了她母亲的肩上。无奈,她母亲多次到学校和我家里申请女儿辍学,去广州打工,与母亲共同分担扶养弟弟妹妹的责任。就在这位学生继续读书无望的时候,我对她母亲说:“你的困难和压力我们理解和同情,但你女儿正是求学的黄金时段,更何况她的学业优秀,为她的前途着想,千万不能放弃学业,她今后的学费和生活费就由我来承担。”她母亲很感动,同意了。就这样,我把这个孩子视为自己的孩子,从高中一直到研究生毕业。这孩子不负众望,在2009年,她考取了留学美国的公费博士,现在又完成了博士后的学业,回国在大学里从事研究工作。孩子很有孝心,她也一直把我当成妈。

对待兄弟姐妹的孩子,我也视为已出,全力帮助。我的父母逝世较早,弟弟和弟媳在广州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的一双子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和教育的任务就落在了我和丈夫的身上。平常的作业辅导、洗澡、洗衣及日常的衣、食、住、行的安排全都由我负责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孩子上大学。真是不容易。现在我的弟弟和弟媳对我们也非常好,孩子对我们也非常亲,到我们这里来在他们的口里叫做回家。

十几年来,父母外出打工,把儿女托付给我,在我家生活、学习,含辛茹苦培养辅导的儿童共有四人,从来不计报酬,不计得失,悉心照顾,精心辅导,现在大都成材,走上社会。

三、 帮助亲朋戚友,化解家庭矛盾,乐此不疲。

我在亲朋好友这个大家庭中的辈份并不高,相对来说还比较低,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是我的大家庭里,家庭遇到比较大的矛盾和纠纷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却是我。我也愿意为他们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常常受到矛盾双方的交口称赞。找我化解家庭矛盾的有叔叔辈的、有兄弟姐妹辈的、也有子侄辈的。我的婆婆对我非常感谢,用她的话说,我是弟弟妹妹们的“嫂娘”。大家庭的长辈们都非常敬重我,常常把我当作他们子女的楷模。

四、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无私奉献。

近些年来,我们所在的县城可以说是年年有变化,越变越美丽。这其中,有县委、政府的正确决策,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入,更有广大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每年,我都是县城的义务铲雪员和文明交通劝导员。有时连续值勤十多天,乐此不疲。县城是我家,美丽靠大家。我把这记在了心里,并落实到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上。没有领导安排,也没有谁要求,在街上遇到纸屑,我会弯腰捡起,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我会善意地提醒一下,遇到乱停乱放,我也会尽力规劝。我想,只要人人付出一点努力,尽点心,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县城一定会越来越美,我想早日看到我们的县城成为全国最美县城,那该有多好啊。

正因为如此,我个人在商务和粮食局受到了局党委的高度评价,局党委也非常重视全体干部职工的奉献精神教育,志愿精神教育,今年上半年局党委书记、局长还亲自提字要大家向我学习。其实我做得还不够,只是做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微不足道。

                              

 

                                                                2017年1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