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3
把握政治方向,增强履职能力
才可在基层党组织“小舞台”上有“大作为”
中共衡东县委书记 吴伟生
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可以说只是一个“小舞台”,但却是最具活力的组织细胞,当好一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对于强化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在基层党组织“小舞台”上有“大作为”,关键是要找准定位、把握政治方向,强化素养、增强履职能力。
一、找准定位,心中要有“北斗星”
方向至关重要。首先,要找准政治定位,厘清主责主业。加强党的建设就是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主责主业。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政治观点,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要牢牢把握党建这个“总开关”,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强化每一个党员的宗旨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其次,要找准身份定位,树立标准标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书记就是一个标杆。基层党组织书记,既是党员,又是一个村(社区)的“当家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关键少数”,必须找准这个身份定位,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要时时处处事事对照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刃口向内,“吾日三省吾身”,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不忘初心,以身作则。再次,要找准社会定位,弘扬美行美德。官风正则民风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位虽不高,但在当地却是名副其实的“风向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倍受关注。因此,要自觉成为“好声音”的传播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私无畏、清正廉洁,要敢于坚持原则,养浩然正气;在生活中要敬老孝亲、睦善邻里,关爱他人,树共产党人良好家风;在为人处事上要坦荡真诚,表里如一,坚决不做两面人。
二、练好内功,手中要有“导航仪”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导航仪”就是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目标和远大理想的利器。一个村(社区)的党组织书记,是一个行政区域内广大群众的“主心骨”,必须胸有全局,站高望远,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立足大局,结合实际,当好锦绣华章的“设计师”。一方面,要有“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大局意识;另一方面,作为“当家人”,心中要有全村(社区)稳定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既要善于牵头抓总,穿针引线,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又要根据本村本社区的实际,描绘好发展蓝图,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做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文章。
提升服务,创新方式,当好忘我奉献的“服务员”。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紧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把服务群众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价值追求,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通过“四议两公开”、“四会四议”等民主形式,听民意、集民智,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发展中的难题和“瓶颈”;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切实加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两化两体系”建设,努力将之打造成集党务、村务、商务、便民服务与文化娱乐一体的平台,使之成为服务党员群众的集中培训点、个性学习点、创业致富点、便民服务点。
落实政策,抓好扶贫,当好小康路上的“领头雁”。首先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当前,要落实好农田整理、土地确权、“光网乡村、宽带中国”等政策,切实改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早日实现贫困人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带领贫困人口同奔小康,共同富裕。同时,要理清发展思路,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推动辖区内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当好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个基层党组织书记要率先垂范正心、正身、正行。干净干事、公正处事,敢于管事。要心存敬畏,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不当“绿头苍蝇”,敢当“黑面包公”,不多吃多占,不优亲厚友,两袖清风,不怕得罪人。“正气存于内,邪不可干”,唯有如此,才能坚持原则不动摇,才能带好队伍,办好实事,布威于村,取信于民。
三、励精图治,胸中要有“定神针”
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工作任务繁重,问题矛盾错综复杂,基层党组织书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根“定海神针”,担负着稳定一方,发展一方的重任。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干出一番事业,就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励精图治,要有逆水行舟的决心。对科学的规划、看准的目标,要一以贯之,长抓不懈,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全力以赴,以竟全功。
强化服务,主动作为,开拓创新不止步。村(社区)的工作包罗万象,从邻里矛盾到社会稳定,从抗旱抗洪到安全生产,从计划生育到环境卫生,从征地拆迁到粮食生产,无一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而且很多工作是“一票否决”性的工作,既要正视工作中和现实中存在的客观困难,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开拓创新、敢闯敢干来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
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不懈怠。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越高,利益诉求越多,越是说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充分信任,越是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越是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畏难,不懈怠,“吾将上下而求索”,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找到打开群众“心锁”的金钥匙。
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正确的目标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毋庸置疑,村(社区)发展的起点一般都比较低,这就决定了村(社区)的发展规划既要有“远大理想”,又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洋,而是要把发展蓝图科学地划分为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要争取干一事,成一事,小步快跑。同时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大胸怀,咬定青山不放松,保守本心不动摇,积小胜为大胜,积极探索,闯出一条适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好路子,完善好自身的造血功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虽然身处最基层,但只要有“位卑不敢忘国忧”的大胸怀,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情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自身定位,在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在工作上坚持开拓创新,在作风上坚持求真务实,在方法上坚持“党建+”工作模式,一定可以在“小舞台”贡献出“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