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新闻 发布时间:2018-10-23
近年来,马房村乡村旅游强势崛起也得益于X129线踏白公路升级改造,作为连接省道S315线和县道X006线的踏白公路是通往白莲马房村、白莲村荷花园景区的主要通道。“踏白”公路全长14.3公里,经过9个月改造升级后,全线路容路貌大幅提升,安防设施全面完善。
县公路局副局长文军雄告诉记者,踏白公路是连接县城踏庄至白莲的主要通道,去年县委县政府投入3400万元对踏白公路进行升级改造。以前的水泥路只有2.8米宽,破损比较严重,路面窄,汽车通行也比较堵。现在改造以后路面就有6米宽了,路容路貌、行车安全性、舒适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县公路段养护的公路好路率为65%,而且全县境内只有1820线、1843线两条省道。开车从县城到偏远一点的乡镇,必须清早出发,下午才能到。进入90年代,我县开始对主要县道进行“砂改油”,先后对1815线、X001线、X011线进行砂路改油路工程,由于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公路管养水平的提高,公路建设工程质量也得到了保证,现在从县城到各乡镇都很方便。
县公路局局长单美中说,改革之初县城只有1820线和1843线是油路,总通车里程数只有74公里,其余全部都是砂石路。到2017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741公里,增长2667公里,相比1978年增长了37倍。
2000年前,我县相对重视公路建设而忽视了公路养护。公路运行多年后,由于养护不到位,出现路面不平、多坑洼、安全防护措施缺失或安装不到位等问题,给道路交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公路行业的重心开始往“建养并重”倾斜。
在县公路局工作已有32年的曹和平是一名普通的公路养护工人,他也是第一批见证了从以前的人力清扫公路到现在机械化养护转变的养护工人,如今他都是驾驶着公路养护车对道路进行养护。
曹和平跟记者说,现在机械化养护效率比人工好很多了,又干净、又安全效率又高。
2016年,县委县政府立足长远,全面深化交通公路体制改革,撤销了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将管理职能纳入县公路管理局,建立了国省干线、农村公路规范养护管理机制,在全市率先实行公路养护统一管理模式,全县境内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均纳入日常养护范畴。
单美中说,目前为止全县的国省干线包括农村公路好路率达到了92%。
(摄像:刘昶)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县公路历经泥路、砂路到油路、水泥路再到沥青混泥土路的变化过程,公路运输网也由曾经仅有的几条国、省道到如今县道、乡道、村道遍布,如同一条条“毛细血管”,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