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3-03-28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县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衡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五县五化”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90.81亿元,年均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63亿元,年均增长7.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092元,年均增长8.0%,人民生活已迈入全面小康。
发展动能加速壮大。项目带动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11个,全县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32个,建成了洣江生态观光园、大浦通用机场、经开区标准厂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荣桓科技、电池阳极材料生产、杨山实验中学、武家山学校、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聚味堂土菜加工厂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提升,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率先推行工业项目“先建后验”审批服务模式,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57家,规上企业新增数排名全市前列。科技创新取得突破,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湘泵公司系列油泵获第四届衡阳市“市长质量奖”和湖南名牌荣誉称号。“旅游活县”进程持续深入,罗荣桓故里景区4A升5A稳步推进,白莲风景区成功创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衡东获评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土菜产业蓬勃发展,“三樟黄贡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十大名椒,“衡东土菜”集体商标获批,三樟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河西新区加快开发,双园大道北延段、学府路、沿江路、坪石路竣工通车,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奥体中心建成投用;旧城新貌愈发靓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提质改造,防洪排涝、管网修复顺利实施,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沿江风光带、少梅文化公园为城市扮靓增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乡村面貌变化明显,完成农村公路窄路加宽671.53公里,实施第二轮农网改造,大幅改善了全县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白莲镇马房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白莲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三大攻坚战成绩斐然,完成县级平台公司整合转型,政府项目非市场化融资实现零增长;全县33个建档立卡省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8301户25850人全部脱贫,县教育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继续保持动态清零。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彻底消除,建成教育信息化2.0平台,校园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获评全市唯一“省农村网络联校群建设示范县”。医疗环境不断改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胜利,公共文化水平持续提升,成功举办第四届“土菜旅游文化节”“陈少梅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荣桓图书馆获评县级“国家一级图书馆”。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强力推进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建设,“一村一辅警”“城市快警”全面配备,“冬春攻势”“百日会战”战果名列全市前茅,“一标三实”“两站两员”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
专栏 1:衡东县“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率(%) |
生产总值(亿元) | - | - | - | - | 290.81 | 7.5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 | - | - | - | - | 3.4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 | - | - | - | - | 7.0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 | - | - | - | - | 9.1 |
一二三产业比 | - | - | - | - | 17.8:33.7:48.5 | - |
年末人口(万人) | 63.82 | 62.92 | 61.52 | 60.94 | 60.8(预计) | -1.1 |
人均GDP(元) | - | - | - | - | - | - |
城镇化率(%) | 38.3 | 40.7 | 40.6 | 41.2 | 42.2(预计) | 3.1 |
工业增加值(万元) | - | - | - | - | - | 7.1 |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 1.08 | 1.44 | 1.67 | 1.9 | 2.4 | 21.7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56.8 | 57.3 | 58 | 58.9 | 59.5 | - |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 | - | - | - | - | 12.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89.52 | 99.08 | 109.05 | 120.43 | 110.63 | 7.9 |
外贸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 3924 | 1551 | 2009 | 2712 | 1800 | 46.8 |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 | 530 | 360.51 | 404.1 | 384.6 | 423.06 | 10 |
旅游收入(亿元) | 23.8 | 27.14 | 30.67 | 29.5 | 32.45 | 10 |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 | 5.83 | 6.44 | 7.02 | 7.60 | - | -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0760 | 22479 | 24354 | 26508 | 28092 | 8.0 |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6989 | 18314 | 19780 | 21481 | 22920 | 7.8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 28226 | 30596 | 32860 | 35522 | 37369 | 7.6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9.65 | 10.83 | 10.85 | 10.95 | 10.95 | - |
贫困人口减少(万人) | 0.5322 | 0.4936 | 0.5682 | 0.4739 | 0.207 |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2 | 3.3 | 3.5 | 3.6 | 3.6 | - |
人均预期寿命(岁) | 76.2 | 76.5 | 76.7 | 76.9 | 77 | -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13.25 | 12.76 | 12.81 | 13.19 | 12.98 | -1.99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9.84 | 8.69 | 7.52 | 8.15 | 8.19 | 0.42 |
耕地保有量(万亩) | 68.304 | 68.291 | 68.4 | 68.385 | - | - |
森林覆盖率(%) | 52.1 | 52.7 | 53.1 | 53.4 | 53.5 | - |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积极应对全球发展大变局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巨大变量。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 5G、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新能源、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球价值链围绕研发、设计、制造、装配、营销、服务等环节再分工日益深化,新的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加速调整形成中,对国际经济格局、产业链布局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主动适应我国发展新格局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空间依然广阔,内生动力、市场潜力和要素支撑能力依然强劲。我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蹄疾步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特别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赋予了湖南在新时代的新定位新使命新任务,省委提出“三高四新”战略、市委实行“一体两翼”战略,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三、衡东县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我县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坚实、商贸物流通达、生态资源丰富、社会大局稳定,随着我县“现代产业强县”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机遇潜能前所未有,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经济结构不够优、产业比较优势不够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民生保障还需夯实,社会治理仍需提升,风险防控压力较大,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全县上下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发展大势,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有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启建设现代产业强县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我县将面临发展的“四大机遇”和“四大挑战”。
(一)精准把握“四大机遇”
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衡东位于中国经济发展中轴线上,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贯穿南北,“北靠长株潭,南接大湾区”。“衡东资源优势”持续转化形成“衡东发展优势”。产业转移承载能力、物流枢纽服务能力和前沿技术应用能力必将快速提升,区域增长极作用将进一步加强,衡东必将加速崛起。
发展新格局激发新动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内需市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消费服务主导型经济新时代已经来临,为衡东经济发展增加“内驱”新动能。
城乡融合创造新需求。“十四五”时期,国家、省市将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的一体化。衡东的城镇化率将继续提升,农村生活将更加富裕,民生短板将进一步补齐,新的城镇人口和农村富裕人口将创造巨大的消费空间,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拓展新空间。“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政府管理效能、生产生活环境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全省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继续加强内联外引,加强区域交流合作。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域开放战略,结合打造精简高效政府、创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改革目标,叠加衡阳市委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部署,将为衡东县“十四五”时期“走出去”、“引进来”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二)积极应对“四大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受新冠疫情、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世界整体经济走势将进一步下探,我国可能面临出口乏力、内需不振、传统投资边际效益递减的不利局面。衡东县产业发展存在“大而不强”的现实情况,整体发展质量不高、龙头企业偏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滞后、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压力较大。
区域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十四五”时期,全省许多地区都把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战略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抢抓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和新兴业态发展的制高点,全力争资源、争项目、抢人才。产业发展呈现同质化较强、政策竞争及项目竞争激烈的态势。
社会民生领域仍存短板。受限于经济发展状况和地方财力现状,衡东县在社会民生事业上的支出要低于省内发达和较发达地区,加之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要求的提升,社会民生服务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现实短板,“十四五”期间补短板强弱项的压力较大。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十三五”时期,衡东县的生态文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但与产业发展诉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区域、领域的治理难度较大,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景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的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