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2-11-14
第四章 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县域
改革开放高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造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积极融入开放发展战略,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提升对外合作水平。结合全县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一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弘扬企业家精神,锻造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刑事保护力度,提高司法审判和执行效率,保障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长效机制,继续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稳企稳岗等纾困惠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强化对市场主体的税费和金融支持,进一步激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力与创造力。
二、做大做强产业链核心企业
围绕九大产业链条,着重做好骨干和重点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产业链配套等重点工作,做大做强产业链核心企业,打造标杆企业,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与规模效应,为建成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强招商引资队伍,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出台和落实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充分发挥商会、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加大项目洽谈力度,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加强工作调度,促进项目落地。
第二节 提升经济治理能力
一、深化市场体制和机制改革
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落实产业园区市场化改革、城区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完善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各类投资动力与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税收入质量。增强金融普惠性,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战略项目的保障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实行政府债务绩效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国有企业债务约束和经营风险管理,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二、深化政府服务方式改革
着力建立健全与现代产业强县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完善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健全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经济治理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深化政府服务方式改革,做好“数字政府”顶层设计,编制实施“数字政府”建设方案,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政府框架,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经济治理数据库建设,建立权威高效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协调对接机制,着力落实统计现代化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实现全程“网上进、网上出、无纸化、不落地”,推进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第三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融入开放发展战略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3+5”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北靠南接”对外开放战略,持续推进衡东开放融合创新发展。做好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互联互通与落地转化,进一步密切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往来合作,围绕打造长株潭“后花园”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工作,加速打造“一小时工作生活圈”。
二、加快开放平台建设
加快衡东经济开发区、河西新区升级建设,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升级提质,破解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大力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吸引客商投资的价值洼地和招商引资项目重要聚集地。发挥衡东区位交通优势,构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深化与长沙、郴州等地海关、保税物流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合作,探索便捷高效通关路径。
三、优化开放发展环境
建设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各类要素顺畅流动。建立与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改革外商投资审批和产业指导管理方式,推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和政务服务便捷化。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宽产品销路,引导外贸企业“借船出海”,拓展对外贸易线上渠道;灵活运用退税、贴息、金融支持等政策,为企业扩大进出口和发展境外业务提供生产能力证明、经营状况审批、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全方位服务,提升外向型经济综合服务水平,形成外贸企业松绑减负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