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5-05-09
过去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上级人社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密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主责主业,认真落实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现将我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坚定信念强党建,高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党组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局属各支部书记直接责任人职责。结合我局实际,制定《2024年党建工作计划》等各类党建计划方案,对县人社局2024年度党建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确保了我局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深化理论武装,抓好思想引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制定了《2024年集中学习计划》等各类学习计划方案,全年共组织中心组学习16次,开展集中学习15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5次,不断提升干部政治定力、政治素养和干事创业决心。
(二)锻造队伍树形象,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1.强化领导核心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和班子成员特点,合理调整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权限,建立健全班子成员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班子会议,加强工作交流和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问题,均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充分听取班子成员和各方面意见建议。
2.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积极倡导实干担当的工作作风,引导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时间节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3.严守廉政风险底线。领导班子成员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严格落实重点岗位轮岗、“一事双岗双审”等制度,加强对廉政风险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检查,有效防范廉政风险。
二、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1.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创业稳中有进。一是拓宽渠道促进就业提质增量。组建村(社区)促进就业和社保协理员、企业就业服务协理员队伍,建立乡镇劳动力信息库和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库“两个信息库”,供需对接更加精准;举办衡东县2024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万上财富广场专场招聘会、“陪读妈妈”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招聘会27场;通过人社一体化、衡东人社等线上智能化平台和“衡东县智慧人才市场(零工市场)”线下平台,入驻企业607家,发布岗位2082个,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智能、便捷、高效和优质的就业服务。二是实施就业帮扶兜牢民生底线。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分类帮扶、精准施策,给予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举措促就业增收。2024年省部下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1156人,已实现就业1060人,就业率达91.7%;建立就业见习基地9家,新增吸纳青年见习人员60人;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动态跟踪服务管理,对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帮扶112人;加大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共认定54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2143人,其中脱贫人口就业415人。三是优化公共服务助力充分就业。持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2024年新增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8个。今年来,共在社区(村)开展“311”服务18181人次,办理失业登记1230人次、就业登记3939人次,为城乡居民“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人社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13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5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5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04人,脱贫劳动力10059人,已就业9000人,举办招聘会27场,开展补贴性就业培训1834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855人次,创业培训979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45万元,扶持创业、带动就业252人,新增见习人员60人。
2.健全机制体制,社会保障扎实推进。组织开展社保政策“五进五送”活动和“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政策宣传活动,联合应急局开展了“开工第一课”讲安全活动,提升政策知晓度。全年,开展线下专场宣传活动近200次,参与群众3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1000余人次。推进社保业务“就近办”,在全县各乡镇设立“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组建村(社区)就业社保协理员队伍,为群众就近提供业务咨询、信息查询、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服务事项。推进社保业务“线上办”,为对退休审批通过的人员和认证周期超过11个月的待遇领取人员发送提醒短信,推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群众办理业务提供便利。
3.坚持防治结合,劳动关系和谐共进。一是劳动争议多元调解。坚持调解和监察同步的原则,积极发挥劳动监察职能作用,探索建立企业劳动欠薪纠纷快速调处新机制,坚持“排查与监管、调解与打击、执法与协调、线上与线下”四个同步,联合信访等各职能部门,及时便利高效化解争议纠纷。2024年,劳动人事争议立案117起,结案96起,结案率82.1%,其中调解44起,裁决52起,调解率38%;互联网+调解处理平台23起;补缴养老保险涉及劳动关系调查75次,出具劳动关系证明函75起。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代表衡阳市接受省仲裁案件评查,获案件评查工作组的高度评价。二是普法宣传全面开展。成立了法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年度法治工作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认真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有关要求,依法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行政执法信息,行政执法人员主动“亮证执法”,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