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桓镇:“3×3”模式深化 减负赋能增效

来源:荣桓镇      发布时间:2025-08-18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衡东县荣桓镇党委紧扣“减负赋能提效年”行动要求,聚焦政务服务、暖企惠企、基层治理三个方面发力,坚持“开门搞教育”,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贯穿始终,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通过“3×3”举措推动“减负赋能提效年”行动走深走实。

         “三更”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坚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主抓手,聚焦时间更短、业务更精、服务更优,打通便民服务中心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一是时间更短。针对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需反复提交材料、多次跑动、流程复杂且耗时较长等症结,2025年依托全省“一网通办”系统和“湘易办”超级服务端,全面推行农村建房“一件事”改革,严格将宅基地建房审批时间控制在16个工作日以内,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综合成本降低50%以上。二是业务更精。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围绕每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件频度、标准化情况、审查要点以及线上线下办理流程等环节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于学中干、在干中学,进一步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问题处置能力,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三是服务更优。值班窗口放置“人民建议征集”和“衡阳社会工作”两块牌子,围绕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广泛征集群众建议,问计问策于民。设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党员示范岗,为办事群众提供免费上网、助残、饮用水、老花镜、急救用品等暖心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热心服务办事群众,耐心回应群众诉求,让前来办事的群众顺心、顺气。

         “三助”画好暖企惠企“同心圆”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聚焦项目建设用地难、征拆难等问题加大涉企矛盾调处力度,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心无旁骛谋发展。一是规范检查流程,助力“无事不扰”。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执法质量效能,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如安全生产检查方面,坚持以“点位工作法”落实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一方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杜绝乱检查、随意检查、重复检查,检查频率明显降低,尽量减少对经营主体不必要的“打扰”;另一方面,对安全隐患问题持续跟踪整改,确保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调处涉企矛盾,助力营商优化。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工作舞台搭建在群众生活主场。主要领导带队多次深入红狮水泥厂周边村组召开屋场恳谈会、民主协商会,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诉求,针对群众关心的红狮征拆、矿山扩增迁坟补偿标准等问题宣讲政策、解疑释惑,有效预防化解由征拆引发的群众矛盾问题,确保企业周边环境和谐稳定。三是深度梳理难题,助力轻装前行。落实科级干部帮扶培育市场主体工作有关部署,11名科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辖区内11家企业,主动上门对接企业需求,常态长效开展“送解优”服务,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现场收集问题6条,当场解释回应4条,全心全意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当好企业家的“总客服”。如,对于衡东红峰达加油站老板提出目前经营面临的困难,帮扶联系人镇党委书记耐心宣讲贴息贷款等政策,向他提出“开展合规促销活动,加强与运输公司合作”等可行建议。

         “三推”驾起基层治理“连心桥”

          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评判“减负赋能提效年”行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厘清镇村职责,畅通信访渠道,创新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一是厘清职责,推动真抓实干。高质量编制三张履职事项清单,理顺乡镇与县直部门权责关系,厘清功能定位,担起该担之责,干好应干之事。严格规范挂牌,将撤掉的牌子收集并集中销毁,严格落实减负事项优化清单。取消村干部集体“坐班制”,让村(社区)干部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进组入户宣传政策、调处矛盾、狠抓落实,在服务群众、振兴乡村中展现更大作为。二是畅通渠道,推动案结事了。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陪访代访,加强与信访人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就地解决,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部分信访群众反映的诉求意愿较强,包案镇村干部陪同其到县信访局和相关职能部门反映诉求、咨询政策,最大限度争取其理解与支持。三是创新机制,推动多元化解。积极推行“网格+司法+法庭”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利用网格员人缘地缘亲缘优势,通过网格、司法所、法庭联动,支持当事人依法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2025年来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土地争议、债务纠纷等矛盾纠纷36起,成功率98%。组织镇村干部、派出所、司法所深入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法治宣传10余场次,覆盖群众500余人次;举办法制教育课2次,受益师生达300余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