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5-08-13
近年来,衡东县草市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紧扣“生态古镇、美丽草市”发展定位,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深挖文化底蕴,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坚持将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草市古镇千年历史积淀,以党组织为核心,统筹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党委牵头聚势联动,保障文旅服务。组织召开在外返乡知名人士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7条,促成拟签约项目3个;完善古镇标识标牌、导览指南,规划建设草市客运站、停车场,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组建“党员文旅服务队”,带头参与巡逻执勤、应急救援与文明引导,助力文旅活动安全有序开展。深耕传统民俗文化,激活“文化基因”。充分挖掘“草市赶分社”“灵山庙会”等市级非遗及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由镇党委牵头成立文化传承专班,策划举办“以文促旅 喜迎盛会”主题文旅活动,全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民宿餐饮等持续增收。党建赋能景点联动,打造精品路线。针对镇域内灵山风景区、洣水永乐江“双江并流”、马脑寨丹霞地貌等景点分散问题,镇党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S207、S337道路改扩建工程纳入县重点项目,串联灵山风景区、洣水永乐江“双江并流”、马脑寨丹霞地貌等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主动融入罗帅故居旅游圈,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送,2024年全镇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5%。
做强特色产业,筑牢富民强镇“硬支撑”。坚持“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大力培育党员“创客”,推动特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筑基特色产业。镇党委牵头制定《草市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柑橘、油茶、蔬菜为主导产业,培育农业农村党员“创客”16名,全镇种植柑橘3000多亩、油茶2万多亩,2025年计划新造油茶林2000亩,预计油茶鲜果产量达1.5万吨,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创新科技赋能。草市镇江坪村在党支部引领下,创新“党建+智慧农业”模式,建设蔬菜种植、采摘、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蔬菜生产基地,开辟“绿色果蔬”新赛道。基地通过“1+N”结对帮扶计划,由党员技术骨干向村民传授“绿色果蔬”种植技术,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共同绘就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深化融合升级。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全镇成立柑橘、油茶、蔬菜等专业合作社23家,吸纳脱贫户40余人就业。同时,将产业发展与古镇文旅相结合,开发“白茅洲柑橘采摘节”“草市豆腐宴”等特色旅游项目,实现“卖产品”向“卖体验”升级。
夯实生态底色,绘就宜居村镇“新画卷”。坚持以“党建红”守护“生态绿”,建立“党委抓统筹、支部抓落实、党员抓示范”的生态保护机制,为文旅兴农添彩增色。组织引领,扛牢生态保护责任。将辖区划分为19个责任区,由镇党政班子成员蹲点指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头负责;组建党员护河队、护林队20支,常态化开展洣水、永乐江流域巡查,全年清理河道垃圾60余吨。党员带头,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党员亮身份、整治当先锋”行动,党员带头扫垃圾、清杂物、净院落,带动村民共治共建共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优化;完成街道路面油化2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处、垃圾转运站2个,千年古镇焕发新颜。干群共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注重将生态保护与基层治理相结合,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村民议事会”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保护、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相互监督,筑牢生态屏障,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