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自然资源局
> 工作动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9-06
记者从7月14~15日召开的2014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2014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汇总工作保质提速,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首次提前至6月份全面完成。
据悉,2015年是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第5年。在继续坚持“一查多用”、全覆盖遥感监测、省级全面检查、国家抽样核查、现状和管理信息分离调查等工作方法的基础上,今年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在工作效率、成果质量、汇总发布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据介绍,经过多年探索努力,国土资源部已基本建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体系,主要包括4个方面内容:一是全覆盖监测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实现全域监测和精准调查。2014年度变更调查使用的监测成果精度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国除沙漠、戈壁地区外的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2米级遥感数据覆盖。2014年以来,国家建立了遥感监测图斑响应机制,实现了对所有土地变化情况的全面掌控。
二是省级检查与国家抽样相结合,构建权责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2014年,国土资源部进一步明确省级全面核查的责任,各省(区、市)积极响应,普遍建立起逐图斑审查、逐县区对接、重点地类筛查、重点图斑外业核查的成果质量把关制度。31个省(区、市)第一轮内业抽样核查结果全部合格,全国平均差错率仅3.2%,较往年有明显改善。
三是现状变更与审批管理相结合,落实共同责任机制。依据业务管理职责,各部门分别核实相关用地管理信息。其中,耕地保护部门负责把控设施农用地变更,土地利用部门负责把控临时用地变更,执法监察部门负责把控拆除图斑变更。对耕地内部如水田变更为水浇地或旱地的,除非自然条件有重大变化,一律不允许变更。严格把控地类的逆向流动,除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国家生态环境整治外,一律限制将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
四是预判预报与成果汇总相结合,探索建立土地数据分阶段发布体系。针对以往变更调查数据时效性差的问题,逐步形成了预判预报与最终成果快速汇总发布的数据体系。其中,1月份通过遥感监测成果分析形成年度土地利用预判数据,为年度国土资源管理形势研判提供参考;2月底以各地变更调查初报数据为基础,结合年度土地利用预判数据,经快速汇总分析形成预报数据,在全国两会前发布,为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依据;6月初依据各地上报最终成果,并依托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套合形成最终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形成分析报告,报国务院批准后向社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