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商务局
> 机构职能
来源:电商发展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11
近年来,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商扶贫工作,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助力精准扶贫、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创新举措,立足衡东优势资源,积极搭建网络营销平台,不断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就业增加的阶段性目标,初步走出了一条“电商扶贫”的新路子,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培育大型电商企业30家,在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大平台销售我县衡东土菜等农特产品;引进兴盛优选、景致生活等社区电商,在全县各乡镇、村开设站点720家;农村淘宝天猫优品服务站点25个;电商服务站点150余家(其中贫困村电商扶贫服务站33个);湖南电商扶贫小店1089家。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开展电商扶贫培训近50期,培训城乡电商人才3万人次;2020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3亿元,通过电子商务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000多元,增加就业人口近5000人。2017年-202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电商扶贫优秀县,其中2018年“村之书变电商哥,落后村变网红村”衡东县吴集镇莫园村电商扶贫案例被省商务厅纳入全省电商扶贫典型进行推荐。
一、网销“一县一品”宣传推广,打响“衡东土菜”集体品牌
(一)网销“一县一品”品牌。通过中新网、人民网、今日头条、新湖南、掌上衡阳等新闻媒体对衡东土菜宣传、通过新媒体助推和爆款网销等方式,打响了我县集体品牌“衡东土菜”、“三樟黄贡椒”、“黄贡椒脆肚”、“农家腊肉”“至好恰三色辣椒”等网销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我县衡东土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多种形式扩大了我县农产品网销规模,提升了影响力。
(二)与电商大平台合作。截止到日前,我县引进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拼多多、兴盛优选、湖南电商扶贫小店等10余家电商平台,引导衡东宠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湖南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衡阳今福缘在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商企业开设天猫店铺、开设衡东馆,充分利用对接电商大平台资源,扩大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规模。
(三)网销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我县网销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为主体,依托淘宝、邮政、京东、供销惠农等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结合乡村两级物流配送站点等,建立了农特产品分销体系、可追溯体系、冷链物流,为各类农业企业和电商企业提供仓储、包装、发货、供应链等服务。
(四)设立“电商扶贫特产专区”。引导衡东溯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衡东诚信购物广场与县内金果、亲情超市 、新塘镇、石湾镇、杨桥镇、大埔镇6 家大型超市签订扶贫产品进驻协议,设立“电商扶贫特产专区”,直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本地贫困村、贫困户和生产的农特产品,通过企业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的形式,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000多元,增加就业人口近5000人,打造了以电商企业为主体、上联生产、下联消费的扶贫产品供应链,有效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五)产销对接情况。引导电商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展会,拓展我县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全年组织电商企业先后参加了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2020良之隆食材电商节、2020第七届国际食材节、群星会第四届食材峰会、第二十二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衡阳市电商扶贫直播带货节;举办了衡阳市消费扶贫月系列活动衡东专场暨衡东土菜食材全国推介会、举行了“衡东美味·谁与椒锋”衡东特色餐饮文化与产业发展交流大会。2020年通过参加各类展销活动,签约意向客户30家,销售量增长5000多万元,带动相关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推广衡东土菜品牌,提高了衡东土菜在同行业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为推动衡东经济的增长率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搭建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一是2017年政府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整合全县资源在衡东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打造农产品展示示范窗口;二是为了增强我县农特产品仓储、运输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我县鼓励邮政、供销、物流、电商在全县17个乡镇设立投递点,并制定了销售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的物流补贴标准,为打通我县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
(一)开展“零接触配送”服务。疫情期间,充分发挥我县电商企业、社区电商兴盛优选等平台作用,与美团外卖、实体超市、快递物流企业深度融合作用,开展“零接触配送”服务,实现足不出户,一键逛物,确保了广大居民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到新鲜的生活必需品。
(二)电商直播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引导电商企业采用“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直销模式,网销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我县充分利用芒果扶贫云超市、拼多多、兴盛优选等电商平台,大力开展“脱贫攻坚·我为农产品代言”网络销售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帮助扶贫产品唱好戏,走出深闺,端上餐桌。4月15日,县长徐志毅在全市率先走上云端,当起主播,推介衡东扶贫产品黑木耳,不到一个小时实现销售黑木耳产品1万多斤,销售金额达40多万元。各乡镇党委书记、村支书、扶贫干部也纷纷代言扶贫产品,在直播平台、朋友圈促销,掀起了全县直播带货助农的高潮。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各类公益助农直播带货活动60多场,累计销售黑木耳、黄贡椒、沃柑、土鸡、玛李等各类农产品100多吨,2020年实现农特产品交易额2.3亿元,其中贫困村农产品交易额1200万元。其中,6月30日晚,在“出手吧,姐姐!”湖南妇联系统“七·一”扶贫大直播活动中,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衡东土菜扶贫产品实现销售额近百万元,排名全省第五。
三、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总目标,将电子商务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有序衔接,统筹推进。
下一步,围绕贯彻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合力,依托物流企业及网货产品加工企业、冷链流通企业,综合性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营销体系、农产品质监体系,推动和促进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交易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更加广泛、电商服务保障和配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促进相关产业聚集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依托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提升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增强我县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点任务和目标是建立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农产品上行支撑体系、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电商物流支撑体系,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四大体系;建立计划、生产、仓储、交易、运输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完整供应链,健全开发、加工、推广、销售的产品销售产业链,提升品牌、品质、文化等产品价值的三大链条,实现政策、培训、有线网络、物流和金融支撑五个覆盖。
(一)加大电商人才建设。继续下大气力抓好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越来越多的有互联网意识的产业带头人、龙头大户、电商运营能手等电商新农人。
(二)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以电商为媒,拓展为农服务范围和内涵,用信息化缩小服务类城乡差距;针对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完善配套电商供应链服务体系,实现互联网与所有农民群众的无缝对接,使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便捷高效,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三)建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在我县发展共同配送、共享物流,推动邮政、供销、商贸物流、快递、交通等资源整合,充分推动1家以上实体商业和电商快递公司的物流协同,整合县域现有的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配送,推动商流物流统仓共配,降低县域农村物流成本,提高优质服务意识,通过高效运营的物流快递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村货畅其流,倒推农村产业升级转型,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建立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充分整合我县邮政、供销、快递、金融、政务等一切现有流通的资源,在拓展代买代卖、小额存取、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功能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进行改造升级,建立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产业园等现有园区为中心集聚发展,打造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做好农产品标准化、品控、检测、溯源、包装等供应链基础工作。
(五)发挥好电商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运用示范县项目的实施机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数字经济与大数据运用;智能化全信息服务;带动订单产业发展;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倒逼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催生新业态、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