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自己三个“什么”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6-20

问自己三个“什么”

       ----谈培训心得体会

 

三月的洣水河畔,审计局的会议室里传来一片欢声笑语。全国审计系统知名培训师为衡阳市审计系统50余名业务骨干上一堂生动鲜活的审计案例专题讲座。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名学员,老师两个小时的演说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下面从“学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和“想到了什么”三个什么来浅谈自己的感受。

学到了什么

老师用“道”“法”“术”三个字讲述着审计。“道”,根据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理事会的一次会议讲话,国家审计即指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而“法”就是指审计职业的定位,老师提出了“怀疑、批判、重构”,用这三个名词诠释着审计职业的精神内涵与特性,最后“术”指的是审计方法的精细。老师运用两个场景,活灵活现的展现审计技术方法的极端细致、审计现场查证的变幻应对方法、拂去外表,直击事物本质,计算机快捷筛选搜寻疑点的手段以及对审计对象极致熟悉与穿透完成由事到人的认识的过程。

“一本书”-《旅行》的案例故事告诉我们勇于发现无形的行政权力资源寻租问题;“一杯水”-水品外包的案例故事告诉我们要寻找告诫穷尽事物本质的能力;“一头猪”-动物防疫资金的案例故事告诉我们要提升以小见大的挖掘能力,扩充审计成果;“一个人”-该移送谁的案例故事提示审计人员以扩展的想法去做大项目成果。

做到了什么

认真听课,领会精华。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老师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和互动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激情和快乐,也从同仁们成功的案例中提炼出对自己最有用、先进的审计思路和方法。二是及时总结,分享体会。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优秀的审计经验是总结出来的。在汲取别人长处的同时,也反思自己在过去的审计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优良的传统和做法值得分享和“包装”,往往因为主观和客观原因疏于对审计方法和经验的整理和提炼,造成审计工作缺乏亮点和特色。

想到了什么

一是正视差距,迎头赶上。首先,是审计准备阶段中调查了解的广度不够。在接到新的审计任务时,往往以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为由,忽略了审前知识准备和方法准备。其次,是审计实施阶段中挖掘问题的深度不够。发现问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挖细查,审计方法过于单一,取证还不够扎实。最后,是审计总结阶段分析研究的高度不够,宏观意识还有待加强,证据搜集及综合分析还有所欠缺,造成审计成果普遍、缺少亮点。这些差距需要在以后的积累过程中,迅猛地成长和提高。二是找出门道,用于实践。讲座开阔了我的审计视野和思路,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要切实增强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和拓展意识;努力做到用心思考、留心积累、细心发现、耐心取证;始终保持开拓创新、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敏锐洞察、关键突破、技术应用、综合分析、总结积累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衡东县审计局张敏

0一五年 三月十七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