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审计局
> 工作动态
来源:衡东县审计局信息 发布时间:2016-10-18
衡东县审计局“五举措”助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取得实效
近年来,衡东县审计局通过完善机构、健全制度, 规范程序, 创新方法,狠抓质量,全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 审计成效明显。三年完成审计复审项目139个,整体核减工程造价1.74亿元,其中在财政评审的基础上再审减工程造价747万元;跟踪审计政府重点建设工程项目5个,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技术问题,防止损失浪费1500余万元;提出审计建议意见40余条,促进出台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相关制度项。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机构,配强力量。2009年以来,国家多次下达政府投资计划,地方政府投资热情高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增长,政府投资高效使用、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实现好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直接决定着国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宏观调控效果。衡东县审计局从那时起,就开始谋划和着手参与对政府投资的审计监督。最初,衡东县审计局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是基建外资股,当时基建外资股只有2人,且没有基建方面的专业审计人才,只能开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审计,审计主要针对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情况,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建设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情况无从涉及,达不到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的效果。要切实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工作,健全机构,配强力量是前提, 2010年,衡东县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正式成立,争取人员编制9个,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升格为副科实职单位;审计局通过选调和从大专院校招考的方式,陆续引进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7人,目前专业从事投资审计监督工作9人,平均年龄30岁出头,他们既理论扎实、充满活力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在项目决策研讨会议上,还是在建设项目现场指导监督上,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都留下了他们的专业见解以及据理力争、刚正不阿的印记。
二、探索模式,理顺关系。衡东县政府投资审计监督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对监督模式的探索和确定,为有效开展政府投资审计监督理顺了关系、优化了环境、指明了方向。政府投资审计与财政评审职能接近、部分重叠,衡东县财政评审工作起步较早,审计着手该项工作时财政评审已经运行了好几年,当大家听说衡东县审计局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时,不管是相关职能部门还是项目建设业主、施工单位都不理解,认为审计局开展这项工作是重复监督,更有激烈的说法认为审计是这在“争权夺利”。这时,正确宣传引导,确定好审计监督模式成为了衡东县审计局不得不面对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在理顺和财政的监督关系时,有人提出了分项目监督的办法,也就是将全年所有的政府投资项目一分为二,审计和财政各监督一部分,但考虑到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总体把握和监督工作的整体性,这一想法没有实施就宣布“流产”;后面又提出了与财政联合监督,财政和审计各自派出人员组成联合评审组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评审,这一模式进行了试点运行,但从运行情况来看,联合监督协调不佳、责任不清,监督效果不好;到底采取怎样的监督模式,审计局领导班子反复征求意见、多次开会研究,最后提出了在财政评审的基础上进行复审终审,并且初步设想300万元以下规模的项目实行抽审,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必审。这一模式提出之后,衡东县审计局向县委、县政府领导进行汇报,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和支持。为规范和有效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衡东县审计局牵头制定并请示县委、县政府分别于2012年8月和2014年5月出台了《衡东县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资金跟踪审计实施细则》等文件,这些制度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审计监督职权,细化了相关部门配合责任,对项目建设单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而强化了大家对政府投资审计监督工作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支持、协调、配合氛围。
三、建章立制,创新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开展以来,衡东县审计局先后制订了《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管理制度(试行)》、《结算审计管理制度》、《重大项目跟踪管理制度》、《会议制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和办法明确了审计程序、确定了审计内容、规范了投资审计相关文书格式、统一了操作规程,同时明确了岗位职责、工作重点、工作期限和流程、各环节人员职责要求及各类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了投资审计人员行为,完善了对投审工作的管理,达到了防范审计风险、迅速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良好效果。今年,衡东县审计局开创性地对政府投资审计实施复核、会审、审理质量控制机制,通过集中审理、层层复审把关,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实行综合量化考核机制,强化项目计划管理和绩效管理理念,对人员和工作的考核综合量化,考核评分细则和内容详细实用,考核结果与评先评奖、干部提拔任用挂钩,有效促进了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强化学习,提高素质。投资审计专业性强、涵盖知识面宽,既要熟悉地勘、设计、施工等与工程技术相关的专业,还要了解与工程建设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更要精通各类工程的消耗量标准、计算规则、材料价格信息和各种计价、算量软件运用以及审计业务知识,所以要搞好投资审计工作,综合性人才培养相当重要。衡东县审计局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报告,多次到省厅、市局汇报,筹措资金修建了一间高标准的多媒体培训室。《投审中心学习制度》规定每月的5、10、20日为集中学习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各自讲解自己的审计实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除常规性学习日外,中心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走出去”即派出人员参加上级各类培训和跟班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近两年,分别派出2人到审计署跟班学习两个月、1人到省厅学习1个月、4人到市局跟班学习两个月、 6人到兄弟县市跟班学习;“请进来”即从省厅、市局聘请业务专家来审计局为审计人员授课,近两年举办这类培训5次。除组织集中学习外,衡东县审计局制定相关规定激励、鼓励审计人员通过自学参加全国工程专业执业资格和职称考试。近两年, 2人通过了全国注册造价师考试, 1人取得了注册会计师和一级建造师资格证书,3人取得了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3人取得了工程师职称,中心9人全部通过省计算机中级考试和AO认证考试,1人甚至拥有注册造价工程师、会计师、审计师资格职称。通过学习培训和近几年的审计实践历练,投审中心的审计人员都已成长为衡东基建监督上的尖兵。
五、拓宽思路,全面监督。衡东县审计局 “必、抽”结合的审计模式,逐步完成了对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监督的审计全覆盖,有力纠正了项目结算工程量与现场实际测量不符、重复计算工程量等问题。但审计监督不应只是局限于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造价监督,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全过程监督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审计全覆盖。衡东县审计局拓宽思路,拓展监督空间,对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建设、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效果。衡东县审计局专门就跟踪审计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规程,规定了跟踪时间、节点计划,设立了项目跟踪审计台账等。近年来,衡东县审计局跟踪审计了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县城南北街油化工程、洣江风光带、县人民医院、合桥垃圾场等20个政府重点投资项目,提出整改要求和审计意见40余条,促使出台了《衡东县中型灌区抗旱应急除险工程管理办法》等多份规范性文件,有效促进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
以上图为投资审计人员在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结算数据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