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资质”关,防范暑期培训陷阱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4-24
随着暑假的到来,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辅导班、夏令营接踵而至,各种培训广告宣传扑面而来。众多培训机构,以耸人听闻的“名师”、“思维拓展”、“右脑风暴”、“美国夏令营”等噱头天花乱坠地宣传,诱使家长不惜血本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培训。丰台分局丰台工商所郑重提醒广大家长,防范暑期培训陷阱,应把好培训机构的“资质”关,不要轻信不现实的噱头宣传。根据对近年来涉及培训机构的投诉分析,培训陷阱主要有:一是标高档次水平,高价收费。被投诉的培训机构多是高收费,少则上千,甚至万元,让家长误认为高收费的培训机构理应具备高档次的教学水平。二是名师“无名”,“概念”虚构,名不符实。不少家长是冲着广告宣传的名师或“思维拓展”、“开发右脑”等噱头而报名的,但开课后,才发现宣传的“名师”都不见了,课程内容空洞。三是培训条件简陋。有些培训机构硬件不硬,实力不强,教室和教学设备简陋;有的说是小班教育,可开课时不断有新生插入,最后小班变大班,教室拥挤不堪,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收取高价资料费。一些培训机构尽管收费不高,但资料费却高得惊人,在培训中,随意向学生兜售培训资料,把不需要或不适合的学习资料强行推销给学生。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性为孩子选择培训班,防范培训风险。一要核查资质。建议家长首先核查培训机构是否具备教育部门核准的办学资质和办学许可证,也可直接向有关教育机构了解培训资质,并要求培训机构出示批准证书及宣传涉及的师资证明和相关授权书等。二要充分考虑培训机构的规模和设备。特别是本地报名,异地培训的更应警惕,家长对培训现场的规模和设备难以考察,事后发生争议,异地维权难度大,家长应深思而后行。三要保留维权证据。收集和保留培训班派发的招生简章、宣传单、承诺书、收款单据等资料。四要签订培训协议。与培训机构签订明确的培训合同或协议,书面约定广告宣称的名师、课程设置等重要承诺,并明确不得另行收费,还需看清协议是否有存在限制或削弱自身权益的条款。五不要尽信高价培训。尤其是宣传短时间内有神奇效果的宣传,多有虚假夸大成分,培训质量和效果是难以举证的,学习质量也因人而异,家长不应对短期培训抱有过高期望,对效果不现实的培训班,消费者要多留个心眼。六不要盲目跟风“培训”、“夏令营”尤其是“贵族式”的高价培训和夏令营,是不值得提倡的,付出与收获难成正比。高价培训反而给孩子造成压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