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2022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来源: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2022-11-05


、监测点概况

我县有省级土壤肥力大田监测点10个,分布在洣水、吴集、大浦、石湾、新塘、霞流、杨桥7个乡镇,属丘陵区,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395.9毫米,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为5667.7℃,无霜期年平均为291天。其中,水田监测点8个,菜园土监测点2个,涉及青泥田、青隔紫泥田、黄泥田、红黄泥、黄夹泥、黄砂泥、河砂泥、麻砂泥、潮菜园土、河砂泥土10个土种,基本代表了我县68.22万亩耕地土壤类型和自然生产条件。耕作制度主要有稻、稻-稻、稻-油、蔬菜-蔬菜等。

二、监测方法与内容

1、建立耕地质量检测机构。县农业局设立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由县土肥站负责全县耕地质量监测点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复与动态监测等工作的指导,数据汇总、监测信息上报与发布等工作。对10个省级大田监测点耕地质量实行长期定位监测,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供出依据,为科学施肥、实行因土种植与耕地合理利用及土壤改良,提供指导意见。

2、大田监测点建设内容。2021年我县省级大田监测点增减变化不大。一年来主要做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安排技术人员监测小区与标牌维护,定时做好监测点农事操作记录;二是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三是对各个监测点数据进行分析和材料总结整理并建立了档案

3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与信息发布。利用衡东县农业信息网,依据监测和化验结果,对耕地土壤肥力,肥料投入数量,养分利用状况,耕地环境质量,及时进行数据库更新,实现对耕地质量的动态管理。同时实行耕地质量监测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并通过有关渠道发布上年度全县耕地质量监测年度报告。

三、土壤养分分析与结果

1大田监测点土壤养分变化分析。监测点土壤养分变化(见表1),20218个水稻土监测点平均值分别为pH值为6.21,较2020年提高0.17;有机质32.4g/kg,较2020年提高0.11g/Kg;碱解氮为181.38.0mg/kg,较2020年降低7.0mg/㎏;有效磷为14.81mg/kg,较2020年增加2.21mg/㎏;速效钾为119.88mg/kg,2020年增加23.64mg/㎏;缓效钾为179.25mg/㎏,较2020年增加1.39mg/㎏。

2个旱土监测点PH值平均值为6.1,较2020年增加0.05;有机质平均值18.25g/㎏,较2020年增加1.1g/kg,碱解氮平均值为126.5mg/㎏,较2020年增加8mg/㎏,有效磷平均值40.2mg/㎏,较2020年增加2.55mg/㎏,速效钾平均值为302mg/㎏,较2020增加9.55mg/㎏;缓效钾平均值为352.5mg/㎏,较2020年增加6.5mg/㎏。

2、施肥情况及产量变化。水田监测点施肥用量统计(见表2)显示秸秆还田量早、中、晚稻较2020年增加10—30/亩,增幅3.3—9.3%;早、中、晚化肥平均用量(纯量)分别是,氮肥10.56/亩,较2020年减少0.35/亩,减少3.2%;磷肥4.55/亩,较2020年增加0.22/亩,增加5.05%;钾肥5.53Kg/亩,较2020年增加0.16/亩,增加3.0%;早、中、晚化肥量均值20.64/亩,较2020年持平;稻谷产量早、中、晚平均465.3/亩,较2020年增加23.25/亩,增产5.2%

3、结论分析。一是监测点土壤PH同比提高0.11,土壤酸化得到遏制。二是土壤有机质同比增加0.58g/kg,稻草还亩用量同比增加3-9%,有机肥施用量增加。三是统计显示,监测点水稻土化肥亩用量同比零增长,但氮肥用量减少3.2%,磷、钾增施5%3%2021年产量比2020年增产5.2%,氮、磷、钾比例得到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见成效,经济效益提高。四是测监点土壤基础地力有所提升,除水稻土碱解氮下降7mg/㎏,水田和旱土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整体质量得到提高。

1   大田监测点土壤养分变化表

年份


土壤类型


pH


有机质

(g/kg)


有效养分(mg/kg)

碱解N

有效P

速效K

缓效K

2020

水田


6.04

32.3

188.38

12.61

96.24

177.86

2021

6.21

32.4

181.38

14.81

119.88

179.25

2020

旱土


6.05

17.2

118.5

37.65

292.45

346

2021

6.10

18.3

126.5

40.2

302

352.5



2   水稻监测点施肥用量与产量统计表

作物


年份


秸秆还田
(公斤/亩)


化肥用量(公斤/亩)

产量公斤/亩)


N

P

K

早稻


2020

300

10.9

4.0

5.2

410

2021

310

10.3

4.2

5.4

435

中稻


2020

320

11.6

5.3

5.8

580

2021

350

11.4

5.5

5.8

592

晚稻


2020

280

10.3

3.8

5.1

400

2021

300

10.0

4.0

5.4

440


四、存在问题与措施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监测无专项经费保障,技术人员少,监测点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复与动态监测等工作难以按质按量完成。下步主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支持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土壤监测规程,进一步做好监测过程中各项记载,使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建立和完善监测数据档案,为科学施肥,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衡东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11月5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