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农业农村局
> 法规文件
来源:衡东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7-03-21
东农业通[2017]10号
局属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农科教发〔2015〕1号)和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关于印发<湖南省2017年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作部署,摸清我县农业环境质量和外来物种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推动绿色生产,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现将《衡东县2017年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方案开展监测和采样送样工作。
附件:衡东县2017年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衡东县农业局
2017年3月20日
附件:
为逐步实现全面监测我县农业环境质量和外来物种现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和外来入侵物种变化动态与防治效果,根据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农科教发〔2015〕1号)和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关于印发<湖南省2017年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为掌握我县农业面源污染和外来物种现状、变化动态趋势以及相关防治工程和技术的防治效果,在全县按不同类型区与主导产业设置农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点,开展农业环境和外来物种监测,为改善我县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2017年,在全县3个农业环境定位监测点、3个外来物种监测点同步开展农业资源环境基础调查和监测工作,为逐步摸清我县农业面源污染和外来物种状况打下基础。
1、监测点位布局
第1个农业环境定位监测点:位于大浦镇新石桥村5组颜福成的责任田里,GPS定位为东经112.77436°、北纬27.01109°。
第2个农业环境定位监测点:位于霞流镇新平田村陈新平的责任田里,GPS定位为东经 112.81821°、北纬27.04671 °。
第3个农业环境定位监测点:位于洣水镇采霞村李石生的责任田里,GPS定位为东经112.95826 °、北纬27.20663°。
2、工作内容
在3个农业环境定位监测点,定期采集水、土壤和农产品样品。
水样:1-4月采集1次;5-9月的每个月18号采集1次;10-12月采集1次,共计42(其中21个备样)。
土壤和植物样:在种植早稻和收获期采集1次土壤和作物样品,共采集土壤样品9个和作物样品6个。
并即时送样,送到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指定的湖南省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检测。
3、监测指标
水样:COD、TN、TP、NH3-N、NO3-N、pH、Hg、Cr、As、Pb、Cd。
土壤:pH、TN、TP、有机质、NH3-N、NO3-N、Hg、Cr、As、Pb、Cd。
植物样:硝酸盐、亚硝酸盐、Cd。
在全县设置5个外来物种监测预警点,监测全县外来物种特别是入侵物种发生状况,及时发布本辖区内监测预警通报,服务农业生产。
监测预警点:
农业定位监控点种植业监测项目县填报附表1-附表4,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年产量与去向、农业投入品用量(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外来物种监测项目县填报附表5-6。
(一)3月:农业局下发《衡东县2017年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二)3—12月:各监控点完成采样、送样和外来物种监测工作。
(三)11月:各监测点开展农业环境基础调查。
(四)12月底前:完成所有室内分析任务并提交数据。
(五)次年3月前:完成全县监控数据汇总、总结和评价。
一是要明确责任人。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基础工作,各监测点要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负责、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负责采样工作,并做到稳定不变。
二是要严格技术操作。严格按照《湖南省农业环境监测技术规程》进行监测采样,实行“六定”原则: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试剂、定工具、定容器。
三是要强化指导。各监测点要认真组织农业资源环境基础调查,认真如实填写农业资源环境基础调查统计表。加强指导和监管,对辖区内农业资源环境基础调查表进行严格把关、汇总和初审,并于12月30日前提交调查统计表格至省农环站。
六、经费预算: 46800元
(一)农业环境定位监测 32600元
1、种植和管理及产量补偿费 3个×2000元/个=6000元
2、取样和调查车费 8次×300元/个=2400元
3、送样车费 7次×600元/个=4200元
4、取样和调查生活费 8次×200元/个=1600元
5、送样差旅费 7次×200元/个=1400元
6、取样工具费 1000元
7、检测费 15000元
8、其它 1000元
(二)外来物种监测 14200元
1、调查车费 12次×300元/个=3600元
2、调查生活费 12次×200元/个=3600元
3、资料和宣传费 6000元
4、其它 1000元
附表1:
湖南省2017年农业环境基础调查表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村组名 |
| 户主姓名 |
| |||||||
所属流域 |
| |||||||||
人口 | (总数) | (常驻) | 劳动力数 | (常驻) | ||||||
北纬(N) |
| 东经(E) |
| |||||||
土地利用 | 类型 | 面积(亩) | 产量(kg/亩) | 销售量(%) | ||||||
单季稻 |
|
|
| |||||||
双季稻 | 早 |
|
|
| ||||||
晚 |
|
| ||||||||
旱地 |
|
|
| |||||||
菜地 |
| (轮) |
| |||||||
茶园 |
|
|
| |||||||
农资 | 化肥 (kg/亩) 双季稻按照 全年 | 复合肥 |
| (N-P-K构成) | ||||||
碳铵 |
| |||||||||
尿素 |
| |||||||||
有机肥 |
| |||||||||
其他 |
| |||||||||
农药 | 杀虫剂 |
| ||||||||
除草剂 |
| |||||||||
秸秆:焚烧% 还田% | 沼气池(口): | |||||||||
畜禽 | 种类 | 全年数量(包含存栏和出栏) | ||||||||
上一年 | 母猪 |
| ||||||||
肥猪 |
| |||||||||
仔猪 |
| |||||||||
当年 | 母猪 |
| ||||||||
肥猪 |
| |||||||||
仔猪 |
| |||||||||
牛 |
| |||||||||
家禽(鸡鸭) |
| |||||||||
其它(如鱼、羊等) |
| |||||||||
饲料 | 总量 | kg | 元 | |||||||
燃料 | (液化气) | (木材) | (煤) | (油) | ||||||
农机 | (耕作) | (收割) | ||||||||
附表2:
监测地块基本信息记载表
1.户主 |
| 2.地址 | 县(自治区、直辖市) 市(州、盟、区) 县(区、市、旗) 乡(镇) 村 | |||||||||||||||||||||||||||||||||||||||||||||||||||||
3.联系电话 |
| 4.地块中心坐标 | 经度 ° ˊ " 纬度 ° ˊ " | 5.地块坡度 | ° | |||||||||||||||||||||||||||||||||||||||||||||||||||
6.地块类型 | ①旱地 ②水田 ③茶园 ④果园 ⑤桑园 ⑥其它 | 7.如果是坡地,是否为梯田 | ①是 ②否 | 8.坡地种植方向 | ①横坡 ②顺坡 | |||||||||||||||||||||||||||||||||||||||||||||||||||
9.土壤类型 |
| 10.土壤质地 | ①砂②壤③粘 | 11.肥力水平 | ①低②中③高 | 12. 监测类型 | ①地表径流 ②地下淋溶 | |||||||||||||||||||||||||||||||||||||||||||||||||
13.第1季作物与第2季作物种植模式 | ①轮作②套种③间作④单作 | 14.第2季作物与第3季作物种植模式 | ①轮作②套种③间作④单作 | |||||||||||||||||||||||||||||||||||||||||||||||||||||
15.地块面积 | 平方米 | 16.小区规格 | 长 cm,宽 cm | 17. 径流池规格 | 长 cm,宽 cm,深 cm | |||||||||||||||||||||||||||||||||||||||||||||||||||
18.第1季作物 |
| 19.品种 |
| 20.播/移栽期 | 月 旬 | 21.收获日期 | 月 旬 | 22.种植方式 | ①保护地种植②大田种植 | |||||||||||||||||||||||||||||||||||||||||||||||
23.耕作方式 | ①免耕 ②少耕 ③常规翻耕 | 24.是否覆盖地膜 | ①是②否 | 25.地膜厚度 | (mm) | 26.地膜用量 | (公斤/亩) | |||||||||||||||||||||||||||||||||||||||||||||||||
27.覆盖比例 | % | 28.是否回收 | ①是②否 | 29.地膜回收率 | % | 30.经济产量 | (公斤/亩) | 31.秸秆产量 | (公斤/亩) | |||||||||||||||||||||||||||||||||||||||||||||||
32.秸秆去向 | ①随意丢弃 %;②田间焚烧 %;③粉碎还田 %;④堆肥 %;⑤饲料 %;⑥燃料 %;⑦覆盖还田 %;⑧原料 % | |||||||||||||||||||||||||||||||||||||||||||||||||||||||
33.第2季作物 |
| 34.品种 |
| 35.播/移栽期 | 月 旬 | 36.收获日期 | 月 旬 | 37.种植方式 | ①保护地种植②大田种植 | |||||||||||||||||||||||||||||||||||||||||||||||
38.耕作方式 | ①免耕 ②少耕 ③常规翻耕 | 39.是否覆盖地膜 | ①是②否 | 40.地膜厚度 | (mm) | 41.地膜用量 | (公斤/亩) | |||||||||||||||||||||||||||||||||||||||||||||||||
42.覆盖比例 | % | 43.是否回收 | ①是②否 | 44.地膜回收率 | % | 45.经济产量 | (公斤/亩) | 46.秸秆产量 | (公斤/亩) | |||||||||||||||||||||||||||||||||||||||||||||||
47.秸秆去向 | ①随意丢弃 %;②田间焚烧 %;③粉碎还田 %;④堆肥 %;⑤饲料 %;⑥燃料 %;⑦覆盖还田 %;⑧原料 % | |||||||||||||||||||||||||||||||||||||||||||||||||||||||
附表3:
监测地块肥料施用情况调查表
1.序号 | 2.作物名称 | 3.作物代码 | 4.施肥时期 | 5.肥料名称 | 6.肥料代码 | 7.施用量 (公斤/亩) | 8.养分含量(%) | 9.施肥方式 | ||
N | P | K | ||||||||
1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2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3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4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5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6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7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8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9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10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11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12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13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14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15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16 |
|
| 月 旬 |
|
|
|
|
|
| ①撒施②条施③沟施④穴施⑤喷施 |
附表4:
监测地块农药施用情况调查表
1.序号 | 2.作物 名称 | 3.施药时期 | 4.施药目的 | 5.农药 名称 | 6.农药 剂型 | 7.有效 成分 | 8.含量 (%) | 9.施用 量(克/亩) | 10.施药方法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
| 月 旬 | ①除草②杀虫③杀菌___ |
|
|
|
|
| ①地面喷洒②叶面喷施③熏蒸④灌根⑤拌种⑥涂抹 |
附表5: 表1 2017年 县外来物种监测预警汇总表 | |||||
单位: |
|
|
| 日期 | 年 月 日 |
外来入侵物种名录(本县所有的入侵物种) |
| 外来入侵 物种数量 |
| ||
调查人姓名 |
| 联系电话 |
| ||
当前 发生 水平 | 本县(市、区)有 个乡镇,区域内面积 公顷。其中有 个乡镇有(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发生总面积 公顷。其中耕地发生面积 公顷,草场(原)发生面积 公顷,其他生境发生面积 公顷。 | ||||
| 加拿大一枝黄花 | ××公顷 | |||
豚草 | ××公顷 | ||||
假高粱 | ××公顷 | ||||
福寿螺 | ××公顷 | ||||
空心莲子草 | ××公顷 | ||||
凤眼莲 | ××公顷 | ||||
…… | …… | ||||
…… | …… | ||||
填表说明: | (1)外来入侵物种名称填写本县(区、市)内所有入侵物种,其名录应与表中的分布面积中的一致。 | ||||
| (2)具体种类中“……”应填写本区域内发现的其他外来入侵物种。 | ||||
| (3)具体种类中: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面积应与表2中填写的数据一致。 | ||||
| (4)各县(市、区)所报表格必须统一用EXCEL格式。 |
附表6:
表2 外来入侵物种 监测预警情况表 | ||||||
入侵物种名称 |
| 本地俗名 |
| |||
初次发现时间 |
| 初次发现地点 |
| |||
当前发生水平 | 本县(市、区)有 个乡镇,有 个乡镇发生,总发生面积 公顷,其中耕地发生面积 公顷,草场(原)发生面积 公顷,其他生境发生面积 公顷。 | |||||
传入途径 | 引种( ) 河流( ) 交通( ) 鸟类( ) 自然飘落( ) 其他 ( ) | |||||
分布环境 | 农田□、果园□、菜地□、林地□、草场□、山坡□、路边□、沟渠□、堤岸□、农舍周边□、市区绿化带□、其他 | |||||
生长特点 | 植物: 月发芽, 月开花, 月结果, 月枯萎。动物: 月孵化 月性成熟 月交配 月产卵 | |||||
本地天敌 |
| |||||
调查序号 | 分布地点 | 总面积 | 公顷 | 分布状态 | 分布密度 | 地理位置 |
1 | 乡 村 | 面积 | 公顷 |
|
| N: E: |
2 | 乡 村 | 面积 | 公顷 |
|
| N: E: |
3 | 乡 村 | 面积 | 公顷 |
|
| N: E: |
… | … |
|
|
|
|
|
填写说明: | (1)外来入侵物种 监测预警情况表应填写:表2 外来入侵物种 加拿大一枝黄花(或其他) 监测预警情况表,每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填写一张表。 (2)传入及扩散途径:填写××县(市、县)传入或其他,扩散途径:沿高速公路(铁路、河流)或其他。 (3)分布地点中必须记录到本县所有的村,并且总面积应等于各村统计的外来入侵物种面积之和,同时等于表1中某单独外来入侵物种统计面积。 (4)分布状态(分三种):≤1公顷 点状分布;>1公顷,片状分布;长>500米、宽<1米为带状分布。密度分三种:>10株(个)/平方米 稠密; 10≤X<1 (个)/平方米 为中 等;≤1(个)/平方米 为稀少 (5)表统一为EXCEL格式,GPS统一填写为度分秒格式,如N:110°34′52″ E:34°26′30″。 (6)分布地点1,2,3,4填写完后,可在4后面继续添加“行”,直至把所有外来入侵物种的村庄填写完毕。 (7)传入途径:其他途径请写明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