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工作动态
来源: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29
衡东县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下属未改制企业的情况探索
县科工信局 党组书记、局长 罗忠奇
摘要:衡东县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下属有13个企业:衡东县先锋瓷厂、石湾鞋厂、衡阳佳利草织厂、草席二厂、衡东县五金二厂、衡东县服装厂、衡东县皮件厂、衡东县蓝天化工厂、衡东县橡胶制品厂、衡阳虹宇汽车锻件厂、衡东县精细化工厂、衡东县轻工工贸公司、衡东县轻工供销公司。截止到2019年10月,衡东县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秉着"无情推进、有情操作、统一规划、平稳着陆"的原则,采取"摸清家底、分类实施、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一厂一策、逐厂突破"的工作方针完成了10家企业的改制工作。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剩石湾鞋厂、草席二厂、轻工工贸公司三家企业未完成改制工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笔者深入三家企业通过座谈会、调查了解、征求意见、资料查阅等方式,初步了解未改制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的思考。
关键词:未改制、企业、探索
一、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在石湾鞋厂、大浦草席二厂、衡东县轻工工贸公司各召开了一次厂留守人员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各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以及各人员提出的好的建议;实地考察了三个企业关于地理位置、市场价值以及职工诉求等方面的问题。
(一)石湾鞋厂目前状况
1、石湾鞋厂始建于1953年,原名手工业鞋厂。1981年和石湾农业机械厂合并,更名为石湾制鞋厂。1991年,石湾鞋厂更名为衡阳市飞雁胶鞋厂。截止2005年9月,在册职工186人,退休职工128人,合计314人,另有临时工及合同工百余人。企业占地面积12657.7平米,厂房建筑面积14977.63平方米。主要生产布鞋、布棉鞋、胶鞋、牛仔鞋等。鼎盛时期企业人员达700余人,产品曾畅销全国,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2、运营到1999年8月,负债额高达500多万元。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原因,企业被迫停产关闭。后进行设备、产品变卖,仍欠集资款378多万元。债权人将厂区临街面的房屋全部抵占,厂内好一点的厂房也全部被占,如今只剩下零散的地块及几栋破烂不堪的车间。经过变卖与抵押后清算:目前共欠集资款本金105万多元(由于企业关停其库存物资遭到债权人哄抢,导致财务原始凭证严重缺失,集资款数据是走访集资户提供的收据汇总),其中有22户占有石湾鞋厂临街面的门面及厂区车间。
3、目前鞋厂在职职工年龄结构最年轻的都高达40多岁,因企业提前倒闭,职工全部失业分散。有能力的在各地靠打工为生,没能力的便只能待业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日子是越过越穷,生活特别困难。为了老有所养,职工倾其家业参加社保,其社保费全部由自己承担,还有10余名职工因无力支付社保费用,至今还没有参加社保。
由于身挂职工的"特殊身份",造成社会对他们"三不管":一是农村社组不管,二是城镇居委会不管,三是企业倒闭无能力而不管。层层的阻碍使这些下岗职工得不到应有社会关注,即家属农村回乡的却无土地而劳;属城镇的家庭困难而得不到精准扶贫;无房户职工因分散在各乡镇而不能分配安置房或得不到廉租房补贴。这就致使很大一部分职工因种种原因生活的特别困难,因而导致很多职工对社会产生不公和不满的情绪,这更是为社会积蓄了很多负面的思想情绪和不稳定因素。
(二)大浦草席二厂目前状况
1、大浦草席二厂于1966年在衡东、衡山县选址大浦镇新民村建厂,原名大浦草席厂。截止2009年有职工162人,其中退休职工67人,在职95人;其占地面积18136.2平方米,建筑面积5888.68平方米。该厂曾经是我县龙头企业,鼎盛时期为县域经济作出过较大贡献。1972年其产品开始出口日本、韩国等地。一直到1982年,该企业多次被评为市、县创汇先进单位。1981年,为使衡东草席厂获得更好发展,提高创汇金额,经县委、政府决定,抽调大浦草席厂内的优秀职工,先进设备到衡东草席厂,并更名大浦草席二厂。由于好的设备以及人员的抽调,导致草席二厂技术水平的逐渐落后。再加上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厂子经营状况逐步下降,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1994年宣布停产倒闭。目前该厂呈现一片荒凉景象,厂内环境较差,厂区杂草丛生,厂房破烂不堪,原职工宿舍逢雨必漏,还面临着墙壁败落,墙体开裂的问题。现在仍有部分特困职工因无家可安居住在此危房之中,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2、草席二厂属老企业,职工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由于企业停产早等原因,未能及时跟上国家社保政策为企业职工参保,虽然之后通过职工自己积极努力全部自费参保(仍有个别特困职工因交不起社保费未参保),但社保部门却依据12号文件执行,造成本系统同类人员受到不同的待遇,退休职工的工资减少了30—40%,在职女职工推迟5年退休。因此导致职工怨气很大,认为是国家遗忘了自己,没有社保、医保、住房等保障,职工们生活压力很大。由于受到不公待遇,导致职工多次进京、省、市及县上访,尽管社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予以稳控,但只能治表不能治本,不稳定因素仍在蓄积,随时都有诱发再次越级上访的势头,这也给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三)轻工工贸公司目前状况
1、衡东县轻工工贸公司是90年代一家经营工商日用产品的贸易公司,原与衡东县轻工供销公司为同一个单位,1991年4月县轻工业局为便于管理和扩大经营项目等原因,将原供销公司所在衡东城关部分的资产和人员分家出来,正式成立了"衡东轻工工贸公司",而新塘部分及其他为企业从事服务的供销人员仍属衡东县轻工供销公司。衡东县轻工工贸公司至今为事业单位性质,有在册职工14人,退休人员21人,合计35人。公司有一处约150平方米的仓库,现已整体改造为轻工业局机关的门市组成部分。
2、1991年9月,经衡东县轻工业局批准,该公司设立了日杂、钟表、眼镜、缝纫、镶牙等分支机构,当时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而是按各分支机构的功能进行经营核算和日常事务性的市场营销活动,其目的是加强管理,分工负责,力争较好的经济效益。
3、1999年起,企业开始实行门店向社会公开招租的政策,公司按年度收取租金,并为在册职工缴纳公司应负担部分的社会养老保险金,按月发放公司退休职员的退休生活费。
二、企业改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石湾鞋厂存在的难题
1、集资款。企业关停后陆续兑现了部分通情达理集资困难户款,分别采用40%和50%的比例偿还了一些集资户的本金,剩余的集资户均要求全部归还本金,而占据企业房产的集资户则要求本息全部归还。如果企业采取只承兑本金方式处理,而对占有房产的集资户解决不了退房的问题;如果采取本息全部兑现的方式处理,而前段已兑现的集资户就会反弹,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处理都会对整体集资户产生波动或要求重新计算兑现。
2、职工社保。石湾鞋厂职工社保全部由职工个人缴纳,其中就包含企业应承担部份。由于社保政策不断变更以及参保批次年份的不同,职工在缴费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如首批参保人员已享受到了各项优惠缴费政策。而缴费额少的职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缴费基数增加,尤其是未参保人员目前的缴费额达14万余元才能入保,更何况社保部门对这批未参保人员已不予办理。虽然属职工自身问题,主要是由于特困职工无能力缴费而造成。但职工提出的要求也有一定的情理:①企业应承担的15年社保费应一次性补偿给职工个人;②参照其他改制企业实施挂帐处理;③未参保职工请求政府与社保部门制定灵活政策纳入社保。按15年缴费年限以以前老办法参保计算,每个职工应补偿承担企业的社保费2万元左右,以目前社保新政策计算企业应承担每个职工8万元左右的费用。
3、安全隐患。石湾鞋厂厂房破损不堪,围墙倒塌,严重影响到周围群众的活动安全。当地政府已多次要求拆除危房消除隐患,奈何该厂无资金能力去处理,只能贴告示提醒。关键问题是围墙倒塌之后其土地会被当地居民慢慢侵蚀,对企业今后的整体拍卖造成阻碍。
4、维稳压力大。企业倒闭,职工解散,管理真空,职工因没得到应有的安置,思想情绪极端恶化,经常三五成群到县政府诉求,要说法,职工怨气大,要求改制的愿望强烈。
5、特殊工种。倒闭破产时期,由于石湾鞋厂的原始资料保存不当,严重影响了职工办理特殊工种,导致职工怨气很大。
(二)大浦草席二厂存在的难题
1、企业于2005年申请改制,经东企改【2009】1号文件批准实施企业改制。但企业停产多年,人员失散,档案遗失,各种证照不全。为了顺利实施企业改制,由主管单位二轻联社垫付资金代办土地证、房产证及土地、房产评估费,并于2013年在县国土局以367万元挂牌拍卖,由于企业地荒且偏辟,无人问津,两次挂牌流产,导致企业改制受阻,一直拖到现在。目前企业职工渴望改制,并多次集体上访要求安置补偿,但企业苦于无改制资金对职工进行安置,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
2、依据东发(2000)3号和东政发(2006)10号文件中提到的以在职每人20000元及职工社保企业承担部份等方法,测算需450万元。(随着物价的增长,加上佳利草织厂同属一个厂分离出来的职工其安置费标准对比悬殊较大,职工在接受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阻力),有债务18万元,改制经费及其他各项费用约40余万元,预计完成草席二厂的企业改制所需经费500余万元左右。
(三)轻工工贸公司存在的难题
1、2000年以来,县政府要求该公司实施改革改制,但由于该公司除拥有一个150平方米的仓库外,另无其它固定资产可以变现拍卖,也就筹集不到改制中安置职工的巨额费用,因此至今无法完成公司改制的艰巨任务。
2、该公司职工要求改制时把自支自收的编制置换成主管局一样的编制。
三、建议及应对措施
1、建议政府先出资,收回三家企业房产,整体挂牌拍卖。企业资产拍卖所得归政府。政府兜底按职工安置方案安置职工;
2、请求政府加强对三家企业改制工作的领导,由政府派出县级领导挂帅的改制领导小组,协调处理改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3、特事特办,参照县水运公司职工参保方案,解决大浦草席二厂职工参保性质的问题,让职工享受正常待遇,正常年龄退休,对未参保职工按同等条件纳入社保,彻底根除不稳定隐患;
4、建议政府把三家未改制企业无房户特困职工纳入公租房对象;
5、加大对职工再就业,生活帮扶力度,解决职工的基本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衡东县二轻行业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