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集完小:扎实开展“三大”活动 建设优良师德师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14

本期开学以来,吴集完小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转变“三大”活动,规范教师从业行为,建设优良师德师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新学期伊始,吴集完小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扎扎实实的“大学习”活动。学校多次召开会议,先后组织学习了教育部颁发的《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衡东县教育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十条禁令”》、衡东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纪律的通知》、《湖南教育》A20149月刊发的文章《教师违规收礼歪风能否令行禁止?》、教育部 924《关于对黑龙江省依兰县教师冯群超索礼收礼漫骂学生一事的处理通报》等有关文章、文件。有一次,在集中学习会上,校长宋小洋还即兴赋诗一首,与全校教师共勉:“六条禁令”是红线,“十条禁令”是底线。工作纪律要牢记,索礼收礼犯大忌。不良行为敢亮剑,师德师风大转变。

这里的“六条禁令”、“十条禁令”分别指教育部颁布的《规定》和衡东县教育局颁布的《禁令》,“工作纪律”是指衡东县纪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纪律的通知》精神。通过大学习,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校教师对照“六条红线”、“十条禁令”等内容进行了大反省。所有党员、行政人员都写了对照检查材料,解剖自身的问题,制订了廉洁自律措施。

大学习过后,进入大讨论阶段。 1010日下午 ,吴集完小教师会议室里,热闹非凡,全校教师正在这里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活动。围绕前期“大学习”的内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言热烈,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教师的特殊职业需要崇高的道德素养作支撑。因为教育是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精神引领精神,以生命温暖生命的神圣事业,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继而影响着一个民族未来的文明程度。”校长的发言拉开了老师们的话匣子。“贯彻执行教育部的‘六条禁令’,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要均衡发展教育,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从源头上遏制索礼送礼之风。”语文组教研组长如是说。在谈到黑龙江省依兰县教师冯群超索礼收礼一事时,有个老教师用了一首打油诗概括其根源:“教师索礼本不该,学生凑钱心不甘。索礼本意不在‘礼’,面子害人又害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顿时进入高潮。“对冯群超处理太苛刻了,一棍子把人打死,不给人改过的机会。”“应该秉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去拯救一个年轻的教师。”“9名领导人都背上行政处分,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教训深刻啊!”……大家议论纷纷,发言争先恐后。“但是,不管怎么样,冯群超索礼就不应该,给她处分,体现了政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动了真格。我们应该以此为戒,审时度势,淡泊名利,决不能重蹈覆辙。”最后,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发言,使老师们意犹未尽的讨论画上了句号。

不管是“大学习”,还是“大讨论”,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师德师风“大转变”。吴集完小一手抓师德教育,一手抓师德监管,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过硬。对于个别无视教师形象、见利忘义的教师,开展全方位跟踪监督,及时处理违规行为。特别是在开学、学生入学和毕业、教师节、教师红白喜事等关键节点,要及早预防教师违规收受学生礼金礼品行为,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真正做到有诉必查,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处分必严。在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教育学生感恩老师,要通过文明健康的形式进行。在今年的开学典礼暨教师节庆祝活动大会上,学校六年级有一个学生走到 班主任 老师跟前, 老师行鞠躬礼,并恭恭敬敬地给老师敬献一朵鲜花。这出人意料的举动,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校长在会上对这个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趁机教育全校学生,感恩老师重点在“心”,不在于礼品的贵重,否则,感恩就会“变味”,就会玷污教师的光辉形象。如今,吴集完小在中央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学校通过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教师索礼收礼、接受吃请的现象从根本上得到了遏制,教师有偿家教家养或者受聘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等违规行为已经令行禁止,在教师身上看到的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良好的职业形象,看到的是淡泊名利、风清气正的正能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