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圳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区)拟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放管理股      发布时间:2025-09-11

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德圳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区)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方式: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衡东分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股

电话:0734-5222473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德圳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区) 

建设地点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吴集镇(涉及德圳村、红光村、莫井村、莫园村、南山村、三口井村、三垅村、新井村、早禾村)

建设单位

衡东凌南新能源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湖南众昇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德圳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区场址位于衡东县吴集镇,场址中心坐标为112°56′3.07825″E,26°59′11.7901 3″N。项目总投资199060万元,本工程交流侧总装机容量为500MW,直流侧总装机容量为609.50 96MWp,分为166个光伏发电单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光伏方阵区、集电线路、道路工程及配套的升压站(升压站辐射影响另行环评)。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废气污染防治。施工期:(1)施工期间应在施工区域采取封闭围挡;(2)对于进站道路沿线分布的居民,施工期间应对施工场所利用彩钢板进行围挡,并设置扬尘粘布,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对施工场地内裸露的地面压实预防扬尘或对车辆行驶路面进行洒水抑尘;(4)用帆布覆盖易起扬尘的物料、对运输车辆采取密闭运输措施等;(5)对于开挖产生的表土等应及时覆盖,回填,不得在施工场地长时间堆放。运营期:升压站食堂油烟依经油烟净化处理后通过高于屋顶的排气筒排放。

2、加强废水污染防治。施工期:(1)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澄清后回用,不外排;(2)生活污水:施工人员食宿主要依托附近居民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租住的民房化粪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周边菜地施肥;(3)针对施工期产生的地表径流,拟在光伏方阵区地、升压站周边设置排水沟,并与检修道路的排水沟或周边原有排水系统连接,排水沟出口设置沉砂。运营期:(1)光伏板清洗废水(禁止使用清洗剂)主要污染因子为 SS,散排至本场区光伏板底, 自然蒸发。(2)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周边菜地施肥,不外排。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一个容积为50m3的清水池,用于雨季期间生活污水的暂存。

3、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工期:(1)在施工区设置垃圾箱,收集后交当地环卫单位处置;(2)对于少量建筑垃圾,其中有部分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剩余部分按照当地城管部门要求运送至指定场所消纳。(3)在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应拆除各种临时施工设施,并负责将工地剩余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理干净,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运营期:升压站内应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规范建设一般固体废物暂存场所和危险废物暂存场所。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做好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并确保不造成二次污染。(1)生活垃圾:设置垃圾堆放点集中堆放生活垃圾,定期清运;(2)废光伏板及其电子元器件,分类存放于升压站内一般固废贮存库,然后定期由厂家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废变压器油,分区存放于危废间,定期交由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置。

4、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施工期:(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午间(12:00-14:00)和夜间(22:00-6:00)作业;(2)施工机械尽可能放置于对敏感点造成影响最小的地点;(3)设备选型上采用新型低噪声设备,对动力机械要定期维护和管理,确保正常运转;(4)运输车辆严格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行驶,路过村庄时应采取限速、禁鸣等措施;尽量避免午休时段及夜间运输,以防扰民。运营期: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合理平面布局,加强对光伏电站交直流配电房及综合楼的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厂界噪声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5、加强生态保护措施:(1)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采取规定车辆行驶路线、施工器材集中堆放等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占地,最大限度的控制对地表原貌的生态破坏。(2)减少植被破坏,进行表土和植被保护,用于建成侯地表和植被恢复;(3)减少地面裸露、减少表土堆存时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4)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5)施工结束后,要拆除施工临时设施,并对临时占用的土地进行迹地恢复,按照占用土地的类型,恢复土地的原有功能。

6、严格按要求开展污染源自行监测。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和环保设施运行管理,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