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财政:创新产业扶贫机制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

来源:衡东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9-11-25

 

   2019年,衡东县财政局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在投入专项扶贫资金7623万元的基础上,打造政策合集,先后出台了《衡东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补充规定》《衡东县创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强了资金监管,实现了扶贫监管机制全覆盖以及扶贫资金精准使用。截止11月份,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57人,已就业6801人,占67.62%。

   一、抓大放小,监管服务“向前进”

   对于村组实施的单项在1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村组按照《关于推广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四自两会三公开”建管模式的指导意见》自行组织实施,实行“一统筹、两监督、三制度”,项目实施前要求公示公告7天以上,扶贫专项物资招投标协议采购,项目实施中扶贫工作组全程监督。对于村组自行组织实施有困难以及总额度30万下以上的项目,召开项目议事会议确定施工队伍,不再严格要求村组按政府采购、预结算评审流程组织实施,按照“就地就近从优”原则确定三家及以上备选施工队伍,并将吸纳贫困户参工参运作为施工队伍选择的主要前置条件之一。2019年,全县建成扶贫车间17家,开发岗位134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90人,安排公益性岗位100余人。

    二、简化程序,拨付进度“大松绑”

    贫困户自主实施的扶贫项目,经村、乡镇批准后,在实施项目前先由各贫困户向村提出资金申请,并以村为单位向乡镇提交资金拨付申请,乡镇严格审核后据实拨付。程序简化后,操作方便快捷,加快了扶贫资金拨付进度,充分发挥了财政扶贫资金时效性。

   三、因地制宜,扶贫举措“更精准”

   结合我县的农业特色,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长效脱贫产业机制,鼓励诚实守信的经济组织参与扶贫,与贫困户签订可行的利益联结机制。对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致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资金支持,带动贫困户务工、分红、学习技术技能,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2019年,带动贫困户751户2623人种植黄贡椒、油茶等产业扶贫项目8212亩,每亩收益可达7000元;引导组建种植、养殖“扶贫攻坚合作社”53家,参与产业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户1720户3860人。同时,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县内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乡村旅游区(点)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近3年来安排8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每人年收入近万元。

    四、加强管理,确保资金“含金量”

 

    建立健全“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的乡镇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强化结果运用,把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扶贫绩效评价结果与扶贫资金分配相挂钩,作为安排分配扶贫资金和财政扶贫金项目支持的重要依据。同时,强化公开公示,建立了扶贫资金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明确扶贫资金公示公开内容,特别是对村级扶贫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变动等方面进行公示,主动接受人民群众、扶贫对象的监督,实现扶贫资金“全透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