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衡东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霞流镇
> 工作动态
来源:霞流镇 发布时间:2025-10-0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衡东县霞流镇坚持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将秸秆禁烧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构建“党委统揽、支部攻坚、党员冲锋”的三级联动机制,打造“全域覆盖、全时管控、全民参与”的禁烧防控体系,走出一条“组织有力量、治理有精度、群众有共识、生态有成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为新时代基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澎湃“红色动能”。
党委统揽,构建“四位一体”责任体系
霞流镇党委坚持把秸秆禁烧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顶层设计,压实工作闭环。高位推动明责任。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指导员、镇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专班,召开镇村干部专题部署会,将禁烧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和村级绩效考核,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网格管理全覆盖。建立“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划分党员责任区,每名党员包保10—15户农户,实现禁烧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到户”,确保“块块有人管、处处有人盯”。科技赋能强监管。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农机专项培训,推动全镇收割机100%完成粉碎装置改造,实现“低茬收割、秸秆切碎”双达标。组建5支专业巡查队伍,构建“定点值守+动态巡逻+应急响应”立体防控网,配备旋耕机、水车等设备,确保火情“5分钟响应、15分钟扑灭”。严督实考强问责。对巡查不力、履职不到位的干部实行“提醒谈话—立案调查—党纪处分”三级问责机制,以纪律刚性保障工作实效,真正让“禁烧令”长出“牙齿”。
支部攻坚,打造“一村一策”治理样板
各村党组织立足实际,创新方法,推动禁烧工作从“被动防控”向“主动治理”转变。数据赋能精准管。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户—组—村”三级台账,动态掌握农户种植面积、秸秆产量、处理方式等信息,对重点区域、重点农户实施“一对一”帮扶,提升治理精准度。综合利用促“疏堵”。坚持“以用促禁”,探索多元化秸秆利用路径。平田村试点“秸秆+绿肥”还田技术,亩均增产15%,实现“禁烧增收”双赢;李花村、宋桥村实施6000亩秸秆打捆离田项目,引入北斗终端全程监控,确保秸秆“应收尽收、及时离田”,为后续资源化利用提供原料保障。宣传引导润民心。村“两委”组建“党员宣传站”,通过“村村响”、宣传栏、横幅等传统方式,结合微信群、短视频等新媒体,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党员带头开展“敲门行动”,用“乡土话”讲清政策、讲透危害,让禁烧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刚柔并济促自觉。严格执行“谁放火、谁翻耕”制度,对过火地块限期3天内完成翻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设备支持,既体现政策刚性,又彰显组织温度,有效提升群众自律意识。
党员冲锋,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广大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成为禁烧一线最坚实的“红色堡垒”。先锋队伍在一线。组建“党员巡查队”“志愿宣传队”,老党员清晨6点巡田值守,化身“移动哨兵”;青年党员编创禁烧顺口溜、制作《秸秆禁烧宝典》图文手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环保理念,让政策宣传“接地气、有温度”。积分管理激活力。在平田村试点“党员积分制”,将参与巡查、宣传、灭火等行为量化赋分,年底评选“禁烧先锋党员”并公开表彰。通过“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党员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应急响应在一线。推行“网格化+十户联防”机制,以10户为单元,明确党员为“第一责任人”,构建“5分钟应急圈”。党员突击队配备简易灭火器材,火情发生时第一时间到场处置,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屡劝不听者,依法依规处罚并全镇通报,做到“查处一例、警示一片”。
霞流镇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生态“绿色发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了从“不敢烧”到“不能烧”再到“不想烧”的深层转变。下一步,霞流镇将持续深化“党建+生态”融合模式,拓展秸秆综合利用路径,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奋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的“霞流样板”,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