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5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5-06-24

 

 

 

 

 

吴发[2015]6

 

 

关于做好2015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

  

 

 

为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促进粮食生产工作,根据市、县发展粮食生产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2015年全镇粮食生产的总体目标是完成扩双增面任务,消灭稻田抛荒,实现全镇粮食总产3万吨以上,双季稻覆盖率85%。具体任务是完成早稻播种面积22223亩、晚稻播种面积25081亩。

二、主要措施

(一)广泛宣传,加强领导,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工作要早宣传、早规划、早动手。成立吴集镇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统一协调指挥全镇粮食生产工作。驻村脱产干部和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为直接责任人,镇政府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分别在新坪村、高坪村、毛坪村、五里坪村、龙江村制作永久性粮食生产宣传牌。镇党委、政府决定把3月份作为全镇“百名干部下乡发展粮食生产行动月”、“早稻育秧行动月”。脱产干部要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粮食生产工作服务,全镇干群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始终把粮食生产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实行脱产干部一周一调度,汇报任务落实情况。

(二)全面发动,突出重点,切实完成双季稻种植任务。按照“扩面积、攻单产、增总量、提效益”的要求,全面发动,整体推进。着力办好镇四个头的千亩示范片:镇党委书记联系山竹、龙塘片,镇长联系鸡公岩、淡家片,人大主席联系红坪、毛坪片,政协工委主任联系高坪、新坪片。各村要在4月中旬以前全部完成稻田翻耕任务,每个村主干要办好1个百亩示范片,示范片不能出现直播、插花的现象,要实现100%的双季稻覆盖率。抓好衡炎高速及连接线、省道S315沿线、吴南公路可视范围双季稻面积的落实,扩大种植面积,全力治理抛荒。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镇政府对验收合格的育秧点予以适当奖励。所有党政负责人,农村片脱产干部都要包重点区域村路段,对重点路段采用层层包干负责,分段落实任务,确保双季稻面积的落实。

(三)建立台账,规范管理与规模经营相并举。建立台账和稻田耕种管理数据库,是抓好粮食生产行之有效的方法,各村要安排专门人员,完成重点线路的到户到丘稻田普查工作,按统一制定的表格,以户为单位填写户主、联系方式、承包稻田及流转情况、各丘块位置与面积、当年由谁种、种多少、种什么、村干部手机号码及包户包丘等情况,并将面积核准后汇总交镇政府。在建立台账的同时,积极鼓励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扩大双季稻面积,要采取多种办法,为一些种植困难较大的农户排忧解难。对在主要路段的难点地域开展大面积土地承包,对有难度的种植大户,镇政府将给予扶持。

(四)加强引导,培育新型种粮主体。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是构建粮食新型经营主体,有效缓解“谁来种地”的重要手段。各村要切实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15年要在全镇范围内新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主、种粮面积1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2户以上,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机合作组织1户以上;每个村新培育种粮面积50亩以上的生产大户1户以上。

(五)严格责任追究。镇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各村粮食生产工作进行督查考核,督查结果将作为年终评先评优重要依据村辖区内出现1处连片常年性抛荒面积在5亩以上(含5亩)、双季稻比例比上年降低1-3%、台账误差率5-10%的对村全镇通报批评,并对村主干实行诫勉谈话;村辖区内出现2-5处连片常年性抛荒面积在5亩以上(含5亩)、双季稻比例比上年降低3-10%、台账误差率10-20%的对村给予黄牌警告,村主干当年及次年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且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村辖区内出现6处以上(含6处)连片常年性抛荒面积在5亩以上(含5亩)、双季稻比例比上年降低10%以上、台账误差率20%以上的对村给予“一票否决”,村主干免职及相应党纪处分。

 

 

附件:吴集镇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指导计划表

 

                          

                          中共吴集镇委员会

                          吴集镇人民政府

                        201531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