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衡东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洣水镇
> 工作动态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7-31
(通讯员 陈思忠)7月15日上午,湖南衡东县洣水镇居民向大爷神色慌张地到银行网点取现金10万元。经银行工作人员敏锐察觉异常,一边安抚向大爷情绪,一边迅速启动联动响应机制。几分钟后,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经耐心核实讲解,并联系其单位领导和家属,确认向大爷遭遇了典型的“网络投资”诈骗,成功阻止了一起重大经济损失——这是该县洣水镇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中一次高效协同的生动缩影。
面对日益复杂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势,该镇深刻认识到,仅靠单一部门单打独斗难以有效遏制犯罪,必须凝聚最广泛共识、汇聚最强大合力。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前瞻谋划下,一套以“党政主导、公安主战、部门协同、全民参与”为内核的“五联”反诈工作体系应运而生,并持续释放强大治理效能。
党政统筹,“一盘棋”联动聚合力。该镇党委政府将反电诈工作提升至守护群众“钱袋子”、筑牢平安根基的战略高度,成立由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平安法治办牵头抓总,制定并动态完善《全民反诈攻坚行动方案》。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高规格联席会议,公安派出所、辖区内银行网点、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悉数参与,精准研判形势,打通壁垒、压实责任。在资源保障上,镇财政设立专项经费,配强配齐反诈专员,确保工作有指挥中枢、有行动指南、有资源支撑,构建起目标同向、步调一致的指挥调度体系。
警银携手,“双阵地”联控断链条。镇派出所与辖区各银行网点建立起“信息共享、快速响应、精准拦截”的协作机制,成为斩断诈骗资金流的关键防线。在派出所内,反诈专业队24小时运转,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研判、推送高危预警信息,对潜在受害人第一时间开展电话劝阻及上门见面预警。在银行网点,落实“四询问两告知”的“三必”工作法。仅今年上半年,通过警银紧密协作,已成功劝阻疑似受骗转账行为2起,直接为群众止损25余万元,有效挤压了犯罪分子的洗钱通道。
融媒助力,“全时空”联宣强认知。该镇与县融媒体中心协作充分发挥全媒体矩阵优势,让反诈知识突破时空限制,飞入寻常百姓家。线上,衡东县电视台、“村村响”、“我的洣水我的奋斗”公众号、视频号持续推送揭露最新诈骗手法、传授防范技巧的原创短视频、情景短剧;各村(社区)微信群高频转发权威预警提示。线下,安排“反诈宣传警车”深入集市广场,银行网点柜台、ATM区域设置醒目警示牌,派出所民警联合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开展“扫楼式”精准宣讲。一批如“反诈神医”等方言短视频广受欢迎,让识诈防诈知识在寓教于乐中入脑入心。
村户同心,“微网格”联防固根基。反诈的最终防线在家庭,力量根基在社区。该各村(社区)将反诈工作深度融入网格化治理,依托“党建+网格”,组织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常态化“敲门行动”,发放《反诈一封信》《最新反诈10个凡是知识折页》《近期典型案例》等,面对面讲解案例。尤其针对独居老人、家庭主妇、个体经营者等易感人群建立重点关爱名册,落实“多对一”包保责任制。同时,积极培育“家庭反诈明白人”,鼓励留守家庭向在外务工子女普及防骗知识,形成“一个家庭带动一片邻里”的辐射效应。社区流动“反诈小喇叭”、电子屏滚动提醒成为守护家园的日常风景。
机制保障,“长效化”联治提质效。为确保持久发力,该镇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镇平安法治办牵头,建立“周小结、月通报、季评估”制度,对发案数、预警劝阻成功率、宣传覆盖率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考核,结果纳入平安建设年度考评。同时,建立由派出所、银行、村居参与的四方通话预警劝阻机制,确保指令畅通、响应迅速。针对工作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及时召开复盘分析会,优化策略、补齐短板,推动反诈工作从“应急响应”向“长治长效”深化。
在“五联”机制的强力驱动下,衡东洣水镇全民反诈氛围日益浓厚,群众识骗防骗能力显著提升。这场守护群众“钱袋子”的全民行动,洣水镇正以坚实的步伐,构筑起一道“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反诈铜墙铁壁,为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