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陆姣玉:女子亦能当豪杰

来源:镇通讯员 王家炫      发布时间:2020-05-18

(洣水镇通讯员 王家炫)

乳鸭池塘水暖风紧柳花迎面走进衡东县洣水镇仙林村,一幅村美业兴民富的美丽画卷缓缓展开一条4.5米宽的硬化水泥路一直贯穿到村口,主干道两旁的苗木整齐排列,如同婀娜多姿的迎宾小姐,一幢幢小洋房白墙黛瓦鳞次栉比远处蜿蜒起伏的小山坡栽满绿化苗木,红红绿绿,花团锦簇,一辆汽车沿着美景驶进了仙林村村委会。“是陆书记来了呀!”村民们一眼就看到了这辆再熟悉不过的小车。“现在新冠肺炎形势很严峻,我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口罩、体温计和消毒液!”陆姣玉一下车就一边给村民们测体温,一边发放口罩并给大家宣传新冠肺炎的情况和防控措施。

    

(陆姣玉为村民测量体温)

现在我们的生活可好啦,不像以前下雨一脚泥,天晴一身灰,村里一盘散沙,没有学校、没有村级活动中心,道路狭窄,过往所见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务工赚了钱的村民都在镇里安家,不愿回村。回想起以前的仙林村民们都深有感触。以前经济底子薄弱,人心涣散仙林,对比现在眼前焕然一新的乡村环境,一系列的变化,都得从仙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陆姣玉

    仙林村是省级贫困村,18个村民小组33214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242人,几乎占了全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2018年之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陆姣玉在担任仙林村第一书记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仙林村狭窄的公路。“我赴任时仙林村的主干道是一条只有3米宽的‘单车道’,路基边缘临着陡峭岩壁,看不见拐角的弯道边没有一处有护栏,晚上过弯只能慢慢挪,真怕会滑下去。”陆姣玉现在说起来心里还有些后怕。作为扶贫干部她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提出修通村里主干道。跑项目、筹资金,重新规划村道线路,制定施工方案,陆姣玉同志都亲力亲为,起早贪黑,当年就筹集资金70余万,完成新修主干道4.9公里极大地促进了仙林村苗木产业和种养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收入;随后又通过各种渠道累计筹措资金28新建农灌渠道总计2.5公里,20万用于升级农村电路电网安装路灯;打通了全村断头路,基本完成了仙林村乡村公路到户,实现了水泥硬化道路组组通、电话电视网络户户通,落实国家政策实现村村亮、村村响,惠及全村村民1400余人,结束了仙林村过去“交通基本靠走、交流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时代,得到了仙林村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仙林村村村亮工程)

“我们还有个大计划!”陆姣玉兴奋地说,“2020年我们打算新建村级活动中心,新活动中心一旦建成,将会是仙林村集医疗、学习、交流、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

陆姣玉不仅搞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把好手,在经济建设上也不遑多让。陆姣玉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善于认真总结经验,触类旁通,如今,她练就了一身产业发展的硬功夫。

        “仙林村山多地少人更少,要想脱贫摘帽单靠上级政府的帮扶是走不远的,村里必须要有自身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是贫困户必须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陆姣玉深知仙林村要想脱贫摘帽就必须要发展村产业经济整合农户手中的土地结合仙林村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规模化种养前途广阔。陆姣玉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为发展好仙林村的集体经济,陆玉姣东奔西走,去学种养技术、找销售门路,皇天不负有心人,陆姣玉的努力得到了县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县行业部门多次派专业人才入村调研,共同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成立了以仙林村村支两委带头的种养产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结合仙林村的实际情况,搞起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协议”,确定了“以奖代补、多养多奖”的脱贫政策,带动仙林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曹严靠养蜜蜂一年增收4000元;60岁的贫困户文美珍家养了100只土鸡,每一只补贴20元,算上卖鸡的钱,一共净赚了近7000元。

陆姣玉入户走访贫困户

经过发展产业,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10000元不等;2019年仙林村的村集体收入已稳定达5万元以上。因为有了产业开发,还吸引一批开发商想依托仙林村的环境资源优势搞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了仙林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村里还要立足自身,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自身有环境优势,再谈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就容易多了。陆姣玉

(仙林村夜景)

大家一谈起陆姣玉,各个都竖起大拇指,就算大家都脱贫,也不能让陆书记走,她还要带我们奔小康呢!”村民文美珍笑着说,“她可真是女中豪杰!”镇里的扶贫干部由衷地感叹。如今的仙林村,早已脱贫摘帽,不再是那个下雨一脚泥,天晴一身灰,村里一盘散沙,务工赚了钱的村民在外置业,都不愿仙林了。在陆姣玉的带领下,村里环境好了,物质生活宽裕了,精神文化也没有落后,仙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人均收入提高了,村里的60户贫困户已有54户实现了稳定脱贫真正完成了从输血变为造血如今的仙林村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环境优美如画,人民安居乐业仿若“仙林”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