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衡东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洣水镇
> 工作动态
来源:衡东县洣水镇 发布时间:2014-10-15
2013城关镇工作总结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立足城乡一体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建设繁荣发展的富裕、民主、和谐、生态型城关。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攻坚克难,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布暑,和“打造山水宜居城市”的目标,立足我镇实际,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按照抓住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和完善亮点的工作思路,使县城建设得到了加速发展。洣江大道一期油化已完成规划设计,县规委会审检通过即将开工建设,堰湾排渍站我镇已完成县政府交办的征地任务。交通西路、新井路改造已全面完成。育星小学的建设我镇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抽调镇机关工作骨干和金堰村全体村干部参加。从2013年4月16日正式启动,至今协调了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纠纷30多个,已完成施工便道的修建、清表、迁坟、棚户拆除以及土方工程任务,目前育星小学的工程已顺利建成。村改居民委员会工作我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相关人员的座谈会,制定了工作方案并上报县民政局。拟改居委会的四个村已完成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代表签字等程序,目前正按工作方案确定的工作进程实施。洣江大道二期建设由于渡头一组过去的遗留问题未解决,有五户在洣江大道边违章建房,以及一户拆迁和渡头村迁坟等问题,影响了洣江二期的工程进展。通过前期协调处理,开展了一次集中行动强行拆除了违章建筑的施工设备,所有在道路旁的违章建筑已全部停工。镇组织了工作组与国土规划、城建投一起进入渡头一组开展工作,解决过去的老遗留问题,一户拆迁户已签订拆迁协议和进行了安置,迁坟也已达成协议,工程已正常开工建设,没有发生阻工闹事现象。十月份实现全线畅通。文冲路是县城东西交通要道。过去是县国土局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征地拆迁工作一直无法完成,导致二期工程不能开工,今年县政府将征地拆迁任务交办我镇以后,我镇派出二个得力的工作组与堰湾村村干部一起夜以继日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在解决了大量复杂矛盾的前提下,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全部征地任务,并且群众征地签字率达到100%,2013年12月已开通使用,及时缓解了今年春节车辆的行驶。另外,世纪大道、金堰人工湖、藏青路北段等一批重点项目均已启动。已进入征地阶段。二、突出重点,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上半年,我们以抓粮食生产和乡村环境整治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着力点。今年县政府确定我镇的金花、新合、合桥、岳宵四个村为粮食生产重点村。并明确合桥村六组为省粮食生产监测点。全镇共投入粮食生产专项资金近二十万元,通过进村入户宣传、召开现场调度会,镇村干部包组包户、集中育秧等措施,确保了重点村双季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15%以上。省粮食生产监测点53亩水田全部种植双季稻。重点区域基本杜绝了抛荒现象。为了使乡村环境整治抓出实效,今年调整了工作班子,改进了工作方法,调整了保洁公司,将新合、合桥两村纳入保洁公司统一保洁范围。完善了环卫设施,新增焚化炉60个,四个重点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地改观。市县三次对我镇的明查暗访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科学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打造山水宜居城市”是县城的发展定位,也是县城将来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因此在项目引进方面我们严格筛选,有选择性地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无污染以及符合县城发展定位的第三产业和基础公益投资项目。育星实验小学,投资5000万元,落户城北开发区,属民间投资。建成后可容纳在校学生3000人。可大大缓解目前县城小学就读压力大的矛盾。现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预计明年9月1日正式招生开学。台商投资项目湘衡汽车调度中心投资6000万元,落户金花村正在进行征地。投资2000多万元的汽车检测站已完成规划选址,即将进入征地拆迁阶段。这批项目建成后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县城品位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四、夯实基础,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本年度开展的“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对照“基础网络建设好、制度健全落实好、矛盾纠纷化解好、群众利益维护好”的标准,及时排查和调处种类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认真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工作,按包村、包组、包人、包案的要求,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了治安巡逻队,学校、机关等重点区域新安装了135个电子监控系统,治安防范明显加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今年以来社会总体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大的群众性上访事件,全国“两会”特护期维稳期间,基本控制赴省进京上访现象,与上年相比,信访人数和总量有明显下降,在全县河道砂石开采专项整治以及修车洗车专项治理活动中实现了有序稳定。 五、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 按照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要求,大力抓好机关干部职工、村组干部的学习培训、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各级干部科学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行政效能得到提高,干部作风有了转变;主动接受县、镇人大的监督,充分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深化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纠风治乱取得实效。六、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查处违纪案件最能体现我党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也最能有效地凝聚党心和民心。镇纪委认真履行纪检监察的职能,坚持以查处各类违纪行为作为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新的形势下,针对案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镇纪委把加强信访举报与开展专项清查结合起来,努力拓宽案源。受理群众来电、来信及上级纪委批转的举报案件60余件(次),绝大部分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作出结论,信访办结率达95%以上。化解各类涉纪矛盾纠纷20余起,有效地维护了大局稳定。在办案中,我们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严格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分恰当,手续完备”20字方针,快办快结,切实提高办案质量。诫免谈话18次,处理党员或党员干部3人,其中:开除党籍1人,警告2人,行政记过和通报批评4人,收到了处理极少数、教育一大批、警醒一大片的良好效果。七、抓党建不松懈,努力夯实执政基础 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坚持做到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镇30个党支部,1146名党员,全年评选出7个先进支部,35名优秀党员。一是我们既注重加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同时又坚持宁缺毋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把关程序,全年我镇共发展党员9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没有一个是人情党员、关系党员。今年“七一”镇党委对村社区上报的发展对象在审核时否决了5人。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党组织的纯洁性明显加强。镇党委对大甸村党员康晓斌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拒缴纳党费,违法超生等问题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二是注重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镇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6月我镇在组织机关村社区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三万”活动镇党委书记亲自上党课,七月初,安排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到衡阳参加了由市组织部门举办的网格信息管理员培训。同时开展了党员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每个镇干部都学到了一门专业技能知识。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安排选拔了2名学员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学习。三是组织了党员进社区活动我们严格按照“三亮三服务”的要求,认真组织社区搞好对口服务。摸清底子,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五个社区今年共接收在职党员1699名。县人大常委会、县计生局等单位党员对滨江、嘉兴等社区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四是实行了党建网格化管理。我们将全镇划为15个网格,建好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将全镇各种信息资料全部录入系统,做到“一网打尽”,充分发挥网格内党员的核心作用。五是开展了同心工程示范点建设。按照“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基本标准,以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等为主要内容,在嘉兴社区进行同心社区创建试点。开展了同心共建、建言献策、爱心捐助等一系列活动,,共募集爱心款1万多元。设立了爱心超市,对困难群众免费发放米、油、棉衣、棉被等日常生活用品。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六是创立了示范样板村级活动场所。金娥村是我镇人口最多党员最多的村。我们把该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通过二年的努力,今年九月投入使用。做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与“三级联创”、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的有机结合,成为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的多功能场所,村“两委”班子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成为全镇村级活动中心的样板。 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农业产业化经营偏低。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切实解决。今天的城关,站在了新的征程上,我们充满信心,也倍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城关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