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落实各级“十四五”规划情况报告(节选)

来源:衡东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5-04-21


衡东县落实各级“十四五规划情况报告(节选)

 

一、贯彻落实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任务举措的实效

(一)三个高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以来,衡东县聚力打造“三个高地”作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了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项目

1.先进制造业高地。十四五”以来,衡东县通过“一金一药两材三特”七大主导产业链布局(泵业、盐卤化工、新材料等),构建了以泵业智造为核心、绿色化工与新能源为两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湘油泵)作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其中马力柴油机机油泵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年出口额达3.57亿元,参与制定21项国家行业标准。总投资33亿元的泵业智造产业园加快建设,重点布局新能源零部件生产,预计2025年新增产值20亿元。此外,绿色盐碱化工产业被列为省级重点项目,依托本地盐卤资源,推进建设绿色低碳盐碱产业基地,通过引进启迪化工医药科技园等项目,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化、环保化升级。

2.科技创新高地。十四五”以来,衡东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培育计划,推动小升高、规升高,形成以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为重点的创新“矩阵”。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泵业制造产业集群具有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具备与全球主机客户同步研发能力,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有经CNAS认证的实验室1家,现获得国家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187项。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竞争力,例如辉宏机械引入ERP系统后产能提升23%,运营成本下降20%。与中核集团合作的核技术应用项目(总投资17.5亿元)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企业金泽再生年产值突破10亿元。

3.改革开放高地十四五”以来,衡东县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关键变量”,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一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优化提升,新组建的城发集团、国投集团,顺利通过“AA”主体信用评级。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擦亮“投资衡东诸事亨通”服务品牌,巩固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并联审批、超时默认,以及工业项目“先建后验”等改革成果,项目开工报建审批时长减少为5天,审批事项压减为3项。

(二)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

“十四五”以来,衡东县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完善市场体系,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同时以开放平台建设和资源集聚推动国际循环协同发展。

1.畅通经济循环。一是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除建立先进制造业集群外,衡东县积极推动消费市场扩容,用好“中国土菜名县”金字招牌,聚焦“美味好吃”和“绿色健康”,打造多样化土菜品牌谱系,放大“美食”效应,持续扩大衡东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衡东文旅的吸引力,通过土菜产业带动就业和消费增长;河西新区开发加快,双园大道北延段、奥体中心等建成,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农网改造惠及全县,白莲镇马房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大浦通用机场、衡阳高铁站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联通,湘江和洣水水运能力提升,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支撑区域商品流通和产业转移。二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泵业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至美国、非洲等地,绿色盐碱化工基地与湘投国际燃气发电项目协同,探索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融合的国际化路径;依托“一带一路”服务机制,推动土菜产业、文旅项目对接国际市场。

2.促进消费升级。振消费需求,抓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两新”政策,争取更多以旧换新资金,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参与主体,提振汽车、住房、家电等大宗消费。畅通消费渠道,持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万上财富广场、汇金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发展,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和商品集散地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深挖农村消费潜力空间。抓好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3.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机遇,加强上级投资项目和县财政(包括平台公司)投资项目包装策划,持续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一般债、专项债项目对接争取。加快推进大金公路、启航大道、大浦千吨级码头、中医医院等政府投资类项目建设,谋划推进文冲大桥、工业大道建设。

(三)增进民生福祉展现新亮点

1.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十四五”以来,衡东县通过创优就业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加强技能培训等方式,吸纳更多的人才为建设家乡所用,聚焦人才引进持续用力,围绕产才融合精准发力,不断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为建设县域经济强县持续注入人才活力。2024年和2025年连续举办“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累计吸引上百家企业参与,提供涵盖制造、服务、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岗位。建立衡东县土菜厨师技能培训学校、衡东县土菜党员“创客”孵化基地,培育厨师3000余名,2023年衡东县被评为全国“厨师之乡”。

2.教育扩优提质。一是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组建衡东六中、衡东九中两个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成立以衡东一中、欧阳遇实验中学、衡东二中等5个教育集团,带动洣水、日新、成文等6所公办、民办学校为成员校。这七个教育集团,核心学校(园)牵头组织,在各成员学校(园)之间建立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考核同步的协作关系,核心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协调发展,探索全新的集团办学模式。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增加公办学位。通过推进民办学校转公、公办学校挖潜扩容、差额购买学位,增加公办学位,完成兴东中学改制、育星小学(含附属幼儿园)回购,增加公办学位4470个。挖掘杨山实验中学、洣水实验中学、进修学校3所公办初中办学潜力,增加学位900个。明确天英学校等3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非起始年级由财政差额购买学位直至毕业,年均增加学位1万余个。三是优化调整普通高中布局,加强政策设计,优化教育治理,全县6所高中优质均衡、特色多样、齐头并进,呈现出“校校开花,树树结果”的喜人景象。

3.发力卫健系统人才建设,医疗服务优化升级。一是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基层服务强化。县人民医院加入“湖南肿瘤专科医联体”,提升肿瘤诊疗能力;县第二人民医院与湖南省脑科医院建立“联体连心”合作模式,实现同质化医疗服务。同时,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建成多个省市级重点专科,临床专科能力显著提升。通过举办基层卫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等,提升基层卫生业务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连续、高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级医院以技术扶持、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式带动基层医院学科的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并成立医共体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4.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构建覆盖城乡、层次分明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强化乡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切实为困难群众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同时,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低收入人口的精准认定和动态监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大摸排力度、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准确掌握服务对象需求,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充分发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的作用,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二是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发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一方面,建公办兜底。合理谋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1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4个乡镇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每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辐射周边5—6个乡镇,满足失能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需求,实现有意愿入住的应住尽住。另一方面,引民办补充。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引进社会资金注入,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全县现有民办养老机构7家、床位266张。同时,注重强基层支撑,建成17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100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形成全区域覆盖的基层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留守老人、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居家探访、助餐服务等,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形成生活互助化、娱乐本土化、服务专业化、习俗文明化的“四化”社区养老模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