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大桥剪纸之乡发展史略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26

衡东大桥剪纸之乡发展史略 衡东大桥剪纸艺术,素称一绝,享誉九州。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始于明朝,繁衍传承,流传至今。是一颗璀璨的民间珍珠。 由于时代的推进,社会的发展。直至上世纪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中期,县开展“民间三集成”工作,大桥乡文化站在普查中,才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被发现、挖掘,并在县文化馆美术干部的培训和长期的精心辅导下,得以提高。原来的剪纸艺人从父辈传下来一些零星的题材、剪技,大都是一种应事而随意之作,没有太多的题材、构成和表现方法。因此剪出来的图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难以作为作品而独立存在。经过多年的培训实践领悟,慢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一、剪纸之乡的发展与成果 1986年底,大桥乡的剪纸艺人刘荣谱〔聋哑艺人〕,平时应酬于民间的红白喜事,带动了部分爱好者,制作了一些民间题材的剪纸,由大桥乡文化站送到县文化馆,美术干部看后认为有培养、提高的必要。故文化部门派美术干部文新学于1987年到大桥乡文化站,与时任文化专干文健帆作发动,同年4月在大桥乡大礼堂舞台上举办首届大桥乡剪纸艺人培训班,时间5天,有文健帆、刘荣谱、文仁贵、刘日荣、刘铁生、罗岳安、谢新辉等几十人参加。文新学上课,从剪纸起源、欧洲剪纸、历代图案构成法则到剪纸题材,剪纸阴阳互用、马牙锯齿、构图、剪纸的几大制作步骤及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和演示。一边讲课,一边指导他们练习、创作。过去民间艺人只用剪刀剪一幅,就教会他们学习用刀刻,一次能制作多件,教他们怎样制作刻刀工具。前期为艺人解决刻制技巧,但在独立创作上,大都不会。所以就复制老师自己的剪纸创作,给艺人们刻制。为他们修改草稿,指导提高。培训班创作了一百余件作品,带回县里整理装裱。此次培训班得到大桥乡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1987年12月,从大桥剪纸创作班刻制的剪纸中,选送了40件作品送省。由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省工艺美术学会剪纸研究会、长沙市群众艺术馆三家合办的《湖南省首届剪纸展览》,于1988年元月,在省展览馆举办。我县的剪纸作者的作品,共展出13件,刘荣谱6件,文新学3件,文仁贵2件,刘伟南2件,刘日荣1件,杨性孝1件展出,其中有4件为合作作品,分别获二、三等奖,《春满园》文新学创作、文仁贵刻制的作品,由省收藏。这次大桥乡剪纸荣获全省县级剪纸作品之冠。《湖南日报》、《湖南文化报》、《衡阳日报》均作了报导。通过这次培训创作检验,农民的剪纸登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极大地提高了剪纸作者的创作热情。从此,大桥剪纸步入了创作欣荣之路。随后,湖南广播电台记者到县文化馆和大桥乡采访报导。 1987年6月,文新学创作的6件皮影剪纸人物,被选入《湖南民间美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由省文化厅颁发证书。 1988年5月,由文新学推荐刘荣谱、刘伟南、文仁贵加入省剪纸研究会。 1989年7月,文新学又赴大桥乡与乡文化站举办为期一周的第二期剪纸创作班,在文健帆的联系组织下,这次培训班共有几十人参加、有农民、教师、从事民间工艺的作者,年纪大的有七十多岁,小的20多岁。参加的主要作者有文健帆、刘荣谱、文仁贵、罗岳安、刘日荣、谢新辉、刘铁生等,还有刘伟南、武伟亚等也先后参加。这次学习班,主要是辅导大桥剪纸艺人进行创作。文新学带去了自己创作的皮影剪纸“生、旦、净、丑”、“鲤鱼跳龙门”、“五福捧寿”、“贵子图”等十余幅作品草稿,部分作品已刻制成品再复制给作者。对他们倾力培养。为他们讲述剪纸创作题材、南北方剪纸风格及创作的各种表现技巧,如何运用装饰概括、取舍,向姊妹艺术学习借鉴,具象与抽象的表现等知识。并肯定修改了刘荣谱的《牵驴过桥》这种高度概括等作品。在县美术干部的辅导下,又有先年在省展出获奖的鼓舞,他们的创作热情高涨,聚集在文化站,天天创作到深夜一、二点才肯休息。共创作出200多件各种形式的剪纸作品,为拍摄“剪纸之乡”电视作准备。这次大桥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还为学员解决生活费和农民误工补贴。 1989年8月,在县文化馆展览室举办了《首届大桥农民剪纸展》,展出了60多件作品。县六大家领导到场参观指导。 1989年9月,湖南省广播电视厅记者唐隆平,来到县文化馆,找美术干部联系,要求作好各项准备,拍摄《剪纸之乡》专题艺术片,并要求文新学执笔合撰电视解说脚本,尤其是对大桥剪纸作品的介绍、评价、分析。撰写好后,又创作了大桥《剪纸之乡》专题片片头。10月中旬,唐隆平拉来一大车齐全的拍摄器材,合同文新学去大桥拍摄,在大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文化站长文健帆的配合下,用6天的时间,走遍了大桥山山水水、走遍了大桥剪纸艺人家。重点拍摄了刘荣谱、文仁贵、刘日荣、刘铁生、罗岳安,并专程赴刘伟南家拍摄,组织了该村的十余位女性剪纸作者集体表演。还组织去乡办中学由文新学给学生上剪纸辅导课,共拍摄人物、作品、活动场景可播放二个多小时的素材,后又在县文化馆拍摄了一天,重点采访了辅导老师和拍摄了重点作品,才结束此行。经过紧张的编辑、剪辑,解说、配乐,形成了一个高质量的专题艺术片。 1990年4月25号8时,在湖南电视台《大千世界》艺术节目中播出《剪纸之乡》专题艺术片,片长15分钟。文新学任艺术顾问。 1990年6月2号晚8时,大桥《剪纸之乡》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艺术天地》节目中隆重播出,片长15分钟,该片被定为对外文化交流节目。 同年10月2号又在中央电视台重播,高雅的视觉画面,高质典雅的解说词,使该片受到全国各省同行们及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赞誉。 1990年7月,上海申大公司多次来函要求,将大桥剪纸推荐到国外交流,文新学选取了20件剪纸作品寄去,后被推荐到美国、土耳其、奥地利等国,受到很高的评价。 1990年8月,为了参加全国首届民族民间剪纸大赛,文新学又深入大桥乡辅导,在文化专干文健帆的组织配合下,举办剪纸艺人创作学习班5天,经过几年的辅导,民间艺人的刻制能力与创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共辅导创作35件作品,这次文化馆美术干部也亲自创作作品合同送市,统一寄交北京。有14件入选,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展出。由中国民俗学会民间剪纸联谊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开发中心联合组成首届中国民族民间剪纸大赛筹委会颁发证书。其中文新学6件、刘荣谱2件、文仁贵2件、刘伟南、武伟亚、罗岳安、谢新辉各1件。 1991年3月,设计、编辑《大桥乡剪纸》册页出版,选取了大桥剪纸佳作,并撰写中、英介绍短文。1992年10月,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对外宣传品三等奖,颁发证书。 1991年3月,又精选大桥剪纸20幅,由文新学负责制作成大镜屏送省参加全省乡镇企业博览会,在时任县委副书记肖泽华率领下,由大桥乡镇企业办送展。展览会上,得到时任省委书记熊清泉的高度赞赏,说“大桥乡剪纸很不错,很有特色,建议外贸部门将其推介出口到国外去”。同时众多媒体纷纷报道。 1991年9月8日,省里举办湖南国际烟花节《湖南省民间美术新作展》,在长沙文化宫展出。文新学被抽调省里负责这次大型展览的所有对外宣传、广告制作及协助布展工作,20天时间的筹备使展览按时展出。展览会上需要我县推荐一名剪纸作者参加表演,介于刘荣谱聋哑不便交流,便推荐刘伟南参加表演。在这次展览中,我县有竹雕书法、火烙画、剪纸作品参加。剪纸作品一项共展出7件,其中文新学3件、刘伟南1件、刘荣谱1件、文健帆1件、文韬1件、文仁贵1件,并有多件获奖。展览会上,中央文化部群文司司长看了大桥剪纸作品后评价:他对省文化厅领导当场评价说:“大桥剪纸是我们群文战线的一大骄傲,要大力弘扬推介。”北京、上海、深圳及全国多家电视台予以采访报道。文新学还被省文化厅授予“优秀组织工作者”。 大桥剪纸的成功与辉煌,与县文化馆美术干部文新学和大桥乡文化站长文健帆数年的辛勤组织、培训辅导分不开,他们不分冬夏春秋,年复一年,行走于各村艺人家和去学校上门辅导,不顾泥雨烂路,耕耘其中。文新学常辅导艺人创作,将艺人作品稿进行讲述,提出修改意见,还将自己创作好的众多作品,复制给艺人们刻制,最后展出只标合作,体现出甘为人梯,培材若渴。 大桥剪纸不仅在作品上予以推介,在理论研究上,同时撰写论文论证,使之在理论上能与创作实践相并进。1991年11月,文新学撰写了大桥剪纸论文《璀璨的民间艺术珍珠》,在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上发表,并颁发证书。 1996年11月,湖南省首届“湖湘文化论文研讨会,”文新学撰写“衡东县民间剪纸艺术特征及价值初探”,作为全省研讨会17篇论文之一在会上宣读,得到一致好评,并颁发证书。 1996年,湖南省文化厅授予衡东县大桥剪纸为省级《剪纸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2010年前,有省剪纸研究会员9人,有文新学、刘荣谱、刘伟南、文健帆、文仁贵、谢新辉、刘铁生、刘泳、陈秋平,至2013年发展到17人〔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委员会委员1人,2012年增加民艺剪纸会员2人。 2002年8月,文新学参加湖南省剪纸研究会在长沙铁路文化宫举办的培训班。 2007年,文新学的剪纸作品《吉庆有余》、《识鸟音》、《春满园》被华夏剪纸博物馆收藏。 二、大桥剪纸之乡的宣传 1992年3月,文新学撰写介绍大桥剪纸文章,配印5件大桥剪纸作品,刊登于《湖南群众文化》第二期。 1996年1月7号《广州商报》刊登《楚天灵气育艺人》,记艺术家文新学先生。 1991年,周迅撰写《大桥盛开剪纸花》一文,刊登《侨声》杂志总第26期41面。 先后还有左学介、文忠学等分别撰文在《农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群众文化报》、《衡阳日报》等报发表。 2003年,许松槐、文新学合写《大桥农民喜剪丰收图》一文,刊载《人民日报》第二版。 2006年,湖南省委宣传部推荐,由中国新闻社拍摄文新学艺术专题片,拍摄了剪纸作品并作剪纸创作表演,该片被定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节目,在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国家播出,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其中省卫视台、省经视台、衡阳电视台、经视台拍摄文新学、刘伟南的剪纸艺术专题片,新闻报道各5-6次,还有多家省、市报刊载文报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部分有影响的作品 1989年2月,文新学的《麒麟送子》,参加中国剪纸大赛,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剪纸学会、中央工艺美院等八家单位颁发的优秀作品奖。 1992年,文新学在《全国东方剪纸艺术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印有作品集。 1999年10月,文新学在《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中获中国剪纸研究会颁发二等奖证书。 2001年,文新学的剪纸《吉庆有余》,参加中国剪纸研究会举办的《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大展》展出,并印有作品集。 2000年1月,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省剪纸研究会分别授予文新学、刘伟南为 “湖南省剪纸艺术家”铜匾。2006年又授予2人为“湖南省有贡献的剪纸艺术家”称号。 2003年,文新学作品及传略载入《中国当代剪纸艺术家》一书。 2005年9月,剪纸作品文新学2件、刘伟南1件、陈秋平1件,入集纪念湖南省剪纸研究会成立20周年《悠悠剪纸情》作品专集。 2010年前,大桥剪纸在省级以上展出、发表、获各级奖的作品计有200余件。 四、开展创非遗、民俗艺术活动 因2010年后,由文化部门开展申请非遗活动,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亦开展相关活动,对后段作品的参展获奖情况均有记述,不作赘述,只简记如下: 2007年,县政府、宣传、文化部门成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0年文化部门开展相关展览活动。 2011年6月县非遗保护中心出版《衡东大桥剪纸》第一辑。 2012年,文新学、刘伟南被县文化部门推荐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桥剪纸传人。2013年10月25日,参加了市非遗传承人为期2天的学习班。 2012年,大桥剪纸申报列入湖南省非遗名录。 2012年6月,县文联成立衡东县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3年,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12年,组织出版《民俗衡东》, 在2013年,组织6位作者赴市举办剪纸展览。2013年12月,《民俗衡东》一书,获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第一届湖南省民间文艺奖、民间文艺新人奖。三等奖。 2013年5月,《衡东大桥剪纸》出版第二集。 2013年12月,县文化馆组织衡东县大桥剪纸作品赴省展出。 2013年底,衡东大桥剪纸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省统一申报国家非遗。 衡东县大桥剪纸之乡,28年来,走过了无数历程,流过许多汗水,费尽心力,方得其果。今日能誉满海内、外,与省、市、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专业协会领导,与大桥乡党委、政府、乡文化站、大桥乡企业办的重视支持,与文化馆美术辅导老师的数年的甘做人梯、辛勤培植、精心辅导,与众多作者坚持不懈努力创作分不开。大桥剪纸,到后来主要是集全县剪纸作者之力,利用大桥剪纸的声誉,保持了大桥剪纸艺术之乡这个名称。作为大桥剪纸艺术之乡发展史略,只是客观地记载了其主体、主流发展情况。对市级作品未记,其个体细节,艺术价值开发,未能一一概全,留得以后载文补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