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言

来源:衡东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4-07-17

陈嘉言(1851—1934),字梅生,清咸丰元年二月初一生于衡东霞流镇平田村(后迁鹤桥)。父陈源字虎臣英年早逝。母张太夫人是进士、福建台湾府同知张学尹之女,博通经史工为诗文。陈嘉言三兄弟从母授学,光绪壬午中解元,与胞兄毓光同榜,光绪已丑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陈嘉言与胞兄毓光、毓昌,堂弟陈鼎、陈范,三人中进士,一人获军功,一人中举人,被誉为“五凤齐飞”,于朝野传为佳话。  
陈嘉言历任京畿道、江南道监察御史、工科掌印给事中、福建漳州知府。民国成立,受聘民国国史馆编纂,被推举为国会议员,旅京期间湖广会馆立第一界董事会,被推举为董事长。晚年回湘主持衡阳书院。  
    陈嘉言为官清廉,至今为文史界所称道。清廷腐败时人作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陈嘉言为官数十年,反而卖掉了祖遗田租40石。他说:“儿孙有用,置田做什么?儿孙无用,置田做什么?。陈嘉言任漳州知府近十年,三遇水灾,浚河筑堤,赈济以时,事必躬亲;课士兴学,督理警政,条理灿然。辛亥革命,闽垣宣布独立,镇道潜逸(下层和上层官吏逃遁),盗匪乘机抢掠,陈嘉言不顾个人安危,召集漳郡父老协商安抚事宜,听其自治,然后出安民告示曰:“予愧无泽以加吾民,幸全城生命财物均无恙,今挂冠去矣,愿公等好为之,以俟新命。”挂冠返湘贫不能成行,《漳州市志》记载:辛亥革命,陈嘉言“向革命倒戈,出安民告示,自动去职,返湖南老家为民;将两个幼女卖了800银元作路费。”漳州士绅乡民解囊相助方得以成行。还乡途中惟一舟明月,半船书籍,他坦然赋诗:“莅位九州越十年,愧无德政慰先贤。清风两袖常随我,不负闾阎不负天。”《离任福建漳州知府》  
    “千里飞归似塞鸿,家园将近迫残冬。远携沧海千山月,来泊昭潭半夜钟。是处枌榆满乡社,何时斥堠罢边峰。东陵明岁瓜田守,故国新添一老农。” “乱后还乡贫亦乐”《辛亥冬自漳州弃印还湘舟泊昭潭》既抵里门,陈嘉言,卖文鬻书,以易薪米,更多沉浸诗书或作浮云野鹤之游,自诩“锄茶老甫”。  
陈嘉言思想开明,倾向科学民主,支持民主革命。1914年,湘学泰斗王湘绮任民国国史馆馆长,聘陈嘉言为编纂,时袁世凯阴谋称帝,遣人以二万金请他写文“劝进”,被他严词拒绝;  
    陈嘉言在《衡山正气集》中錄蹈海烈士杨毓霖《祭刘君道一文》与孙中山等一起讴歌民主革命先驱刘道一。(杨毓霖,字笃生,长沙人,领导了一系列针对清王朝权贵的暗杀活动,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闻起义失败,痛心疾首,投海以身殉国。)陈嘉言说“笃生年少,美才三湘,杰出也!。” 陈嘉言与同盟会首义烈士刘道一,及其兄刘揆一(字霖生)是姻亲世交,刘道一被害,如陈嘉言在《刘烈妇传》中所叙,“霖生……以己子为弟立后。”而陈嘉言则将孙女陈佩珉许配给霖生过继给刘道一为子的刘孝光;  
    陈嘉言的长女陈云凤是革命烈士夏明翰的母亲,陈嘉言是夏明翰的外祖父,夏明翰就义前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陈云凤与父亲一脉相承,思想开明,倾向科学民主,着意培养儿女们的爱国思想,支持儿女们参加爱国斗争,1928年,陈云凤的4个子女,明霹、明震、明翰,明衡,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相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夏明翰临刑前写给母亲的诀别信中满怀深情地说:“亲爱的妈妈:你用慈母的心哺育了我的童年,你用优秀古典诗词开拓了我的心田……,在我和弟弟、妹妹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是你给我们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援。”  
    陈嘉言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年轻时湖湘名宿,如郭玉池、刘蕴斋、王湘绮等多与之有交谊。陈嘉言善诗文,著有《锄茶老圃诗抄》八卷。“远携沧海千山月,来泊昭潭半夜钟。”“多谢江干梅万树,汉阳相送到长沙。”等名句在闽湘两地传诵;国势积弱,外辱日炽,甲午战败,清廷割地赔款,此后陈嘉言上任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他的长诗《木棉庵行》道出了他的爱与恨,他的愤怒;“奸臣取国不失国,失国之朝无一策”,矛头直指清王朝,《木棉庵行》在海峡两岸传抄。在北京新近出版的《湖广会馆志》录有他的《端午公祭屈子漪澜堂即席》等多首诗及文字。衡东平田陈氏五修(1892年)、六修(1920年)族谱皆由他作序。  
    陈嘉言工书法,秋瑾有《上陈先生梅生索书室聯》:“如雷久耳右军名,问字愁难列讲庭,欲乞一聯绮丽笔,闺中曾读养鹅经。”如雷久耳,可见他的诗文书法名声之大,近年在荣宝斋,及书画拍卖市场上还可见他的书法作品。  
陈少梅被画坛誉为唐寅以后第一人。陈少梅,讳云彰,以字行,陈嘉言第五子,陈嘉言辞官回乡时少梅三岁,他把少梅带在身边,叨陪鲤对,督导他研读诗文经史,学习书法絵画,携拎他寻壑登丘足迹遍洞庭衡岳名山大川,使陈少梅“自幼即受到很深的文化教养”,(启功《陈少梅画集序》)“颖异而发奋的精神和丰厚而博雅的家学,使他卓尔不群,脱颖而出。”(范曾《众芳所在论少梅》)  
    此外,平田陈氏、陈嘉言和他的许多近亲在近代历史上还书写了多个第一。陈嘉言的堂弟陈范,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报人之一,办《苏報》,聘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蔡元培为撰稿人,刊登邹容的《革命军》,是宣传反清革命最早的报纸;陈嘉言的姪女陈撷芬,号楚南女子,1899年创办《女报》,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女报人;陈嘉言的姪女陈衡哲,笔名莎霏,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女作家,任鸿隽、陈衡哲伉俪与著名学者胡适在文坛上有“三个朋友”之称。陈衡哲是清华首批留美女生,1917年6月,发表白话小说《一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20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平田陈氏、陈嘉言和他的许多近亲对民主革命和中华文化做出过杰出贡献。1934年4月20日,陈嘉言病逝,葬于衡东城关镇鹤桥村。当时的湖南,以及福建省军政要员何鍵、李觉、鲁涤平、刘建緒、曹伯文、张开琏等賦诗题词,熊希龄、萧荣爵、赵啟霖、夏壽田、郑家漑等撰写了《衡山陈梅生太史事略》。今衡东城关镇鹤桥村依山傍水有陈嘉言故居遗址,苍松翠竹掩映的池塘、古井依然完好,陈嘉言墓,以及其父陈虎臣、母张太夫人合葬墓,位于故居遗址后方右侧陈氏祖山之上。  
 
 
 
 
 
 附1:陈嘉言五、六修盖谱序
五修盖谱序
 
同治庚午,嘉言方弱岁,补县学弟子员,从族先生砚渠茂才谒福祖祠,观其礼器具备,少长秩序肃然,见先民矩镬有辨贤序齿之遗。质明,冬丞命言主器。问之耆老,乃知吾族自谏议公派下,分鳌洲、大圫、平田、大泉、龙头、依田、庙蔚村七大房;福公为平田始祖,再世分五元宗派。其年初定分房承祭之约,而吾祖元禄公居长,元暑、元麒、元宦、元宰次之。嘉言适至,故不得辞归,乃受谱牒,读之,见其程式合欧、苏二家之例,图分经纬齿明节目详而叙简而赅,洵收族之良法,而序谱之正轨也。国朝以来,谱凡四成,其例数年必一修,为其生齿蕃衍,或仕宦迁徙,还商幕游,久而失系;祖父莫悉其支叶,子孙不识其庐墓,甚可念。先生凡主是修,必择乎博闻强识敦行不怠者数人,存手泽之遗,守耳提之命,而殚力搜罗,潛心纂辑,故事无不举、无不当,传曰虽有治,法待其人而后行。今谱数修,而无役不得其人者,固见吾族之多贤,而亦祖宗默鉴之灵有以呵护而速之成也!  
忆幼时受学先太恭人,为言:先曾祖南湖公作宰西川时,适三修族谱,议合七大房世系,苦不得详,乃共定祖泽徵传衍二十言以归,书一使告南湖公。公以子孙不得列易祖宗名字未从,故至今吾丰塘一支独遵用旧派学、文、世、叙二十四字。  
其后,先大父玉堂自庐陵令归,与伯祖杰人公及族前辈春卿、砚渠、懋祖、培南等董其事,为四修,迄今又三十余年。  
往岁,嘉言入都供职,众议续修五次谱。有族长融轩、良材、轩翥、继开诸先生,暨仲兄晋卿总其成;又有鸿卿、子帆、兆人、焕庭、怀清诸君襄其事。今年春晋兄与诸公驰书来,属为谱叙。夏六月,言乃假归,见谱牒之将成而有条不紊,又确守先程欧、苏二家之例,朗若列眉,瞭然指掌,知后之人必有观文艺而知祖宗之美,读圣训而兴奋起之思。  
光绪十八年壬辰秋 二十三代孙嘉言谨撰  
 
六修盖谱序  
谱牒之修系至重也,收族敬宗之义,见于春秋。然自上古以来,氏邑氏官虽或易姓而大过小宗之辨昭著礼经历朝史例必有世家世表知经史同条共贯,其义一也。  
吾宗为有虞氏之后,历考世系,自胡公封陈至衍为二十一世,衍因失国奔卫居阳武县之户牖乡,更妫曰陈,传九世为汉丞相平,又六世为破胡壮侯汤,又七世为太邱长实;实生纪,纪生群,群生泰,皆汉魏名臣;又十三世为陈宣宗顼,顼子叔达入唐封江国公;又十二世至子珍公,周世宗朝官谏议大夫,肇迁茶陵,族谱以大过之义称为始祖。自始祖历十二世至吾福公,为平田房始祖,上下数千百年,昭穆爵里,考讳妣氏历历不爽,虽源泉之清而泽之长,而生乎其间者,非有明德之干继事踵华能存不朽之传至今日乎?  
有清定鼎以来几三百年,吾宗亦无丰功显爵炳耀当世,而乡里自好之士,躬耕佐读啸歌自得,比户而有之,故谱牒之修于今为六次矣。是谱也,自福公四传,分五元支派,皆祖福公。  
嘉言,元禄公裔也。忆同治庚午岁,年始弱冠,补博士弟子,随族长谒福公祠。是年初定分房承祭之约,而吾祖禄公居长,嘉言适至。质明,冬丞遂使主祭。  
光绪壬辰,嘉言官京师,仲兄毓昌驰书来言,五次谱修告成,属为之序,迄今近三十年。嘉言又膺乡选,充国会员入京师。三儿云鷫驰书来,言六次谱修将成,属为之序。至是,益信吾宗之多贤,而追报还本之意历久而不渝也。  
回忆咸丰朝四修谱成,吾祖玉堂公、伯祖杰人公董其事;光绪朝五修谱成,吾兄毓昌董其事;今六次修谱,吾儿又与其事;嘉言皆不获从族长先生之后,一任纂修编辑之劳。古孝子仁人所以薄仕官而戒远者有意哉?  
云鷫书云谱以十月中旬开雕,待序甚迫,族众引望不得辞,更不得缓。垂老之年笔砚久废,言不能文,惟少日习闻倘能记忆,谨缀所知,薰沐而为之记  
民国九年庚申冬 二十三代孙嘉言敬撰  
 
 
 附2:陈嘉言诗五首
木棉庵行
 
奸臣取国不失国,失国之朝无一策。  
赵家传位四百年,丧自庸奴真可惜。  
新篡速,魏篡迟,一取一留皆度时。  
蓝面贼,笑面虎,不失李唐中叶土。  
青苗行法误苍生,神宗之朝致太平,  
分宜独相二十载,杀尽忠谠称时清。  
南渡中兴数权贵,开国功臣有秦桧,  
其后韩史皆弄权,半壁偏安二百年。  
有唐用相参贤奸,治世欢虞乱亦安,  
荦山乃畏李林甫,僖昭以后无余观。  
从知奸臣谋国皆有才,不使家国同成灰,  
不然亦必自我取,那容卧榻之侧他人来。  
秦隋之兴二世止,覆败之速谁所使,  
赵高拔扈刑余奴,杨素粗疏妇人耻。  
陈蕃窦武诛群阉,身死名垂光灿然,  
何进师之蹈一辙,进召外兵旋覆国,  
谋同死同人不同,今日薰莸昭史册。  
陈桥点检作天子,谁秉国钧溥质耳。  
手持版籍付武臣,惟言我辈过而已。  
思宗失位由体仁,昏昏愚闇谋一身,  
其余朝更暮置无久位,何言亡国皆诸臣?  
乃为断曰:  
奸臣爱身兼爱国,不如庸臣能使国灭身亦灭。  
奸臣爱国由爱身,不如庸臣视身视国皆路人。  
贾似道,何人哉?虎皮羊质真驽胎。  
汝以椒房恩倖进,不见宋亡汝犹幸,  
西湖灯火光烛天,裙屐翩翩美少年。  
只合闲堂观蟋蟀,安能邻境逐鸢鹯?  
郑君诛之不为枉,目以巨奸真谬奖。  
若从奸相数从头,笑煞当年曹与莽。  
如君本为复父雠,由来忠孝同源头,  
家憾既消国憾雪,堂堂此举成千秋。  
我来停辙木棉庵,提诗为辩庸与奸。  
其人其事世所快,有何凭吊于其间?  
剥藓寻碑穷旧址,破屋数椽无石纪,  
黯淡江天日暮云,犹封余怍苍烟里。  
 
木棉庵,漳州城南二十里,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  
 
离任福建漳州知府  
莅位九州越十年,愧无德政慰先贤。  
清风两袖常随我,不负闾阎不负天。  
 
辛亥冬自漳州弃印还湘舟泊昭潭(二首)  
千里飞归似塞鸿,家园将近迫残冬。  
远携沧海千山月,来泊昭潭半夜钟。  
是处枌榆满乡社,何时斥堠罢边峰。  
东陵明岁瓜田守,故国新添一老农。  
 
半生浪迹是天涯,今日邮亭便是家。  
乱后还乡贫亦乐,老来逢酒醉无哗。  
留人海上乌头白,对客门前绿鬓华。  
多谢江干梅万树,汉阳相送到长沙。  
 
端午公祭屈子漪澜堂即席  
济济衣冠拜一堂,骚人自昔出吾乡。  
楚天极望家山远,湘水长流文字香。  
亦有行吟来草泽,何人鼓枻向沧浪。  
龙池竞渡酬佳节,萧鼓声中送夕阳。”  
 
七十自寿  
燕语莺歌二月天,记曾此日展银笺。  
惊回深梦八千里,唤起春光七十年。  
傲骨欲除偏激在,声名已尽自陶然。  
眼中乐事知多少,喜见孙曾绕膝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