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五杰

来源:旅游局      发布时间:2017-04-13

明清五杰:
茹瑺(1358-1409)
字良玉,号茹庵。元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初一日生于衡山东隅的藻江(今衡东县石湾乡的枣山村)。明洪武十年(1377),茹瑺入国子监就读,受朱元璋器重, 授承敕郎,洪武二十三年封为太子少保。建文四年(1402),燕兵攻破京城,朱棣召唤茹瑺,瑺第一个劝朱棣登位。不久,朱棣下诏,封茹瑺终身为忠诚伯,食禄千石,并立下金书铁券,券文有“中外一人,中流砥柱”的褒奖语。嗣后,又把秦王第二女长安郡主下嫁给瑺长子茹鉴。永乐六年(1408),奉命出京营建长安郡主府第,回京后犯了所谓的“不送赵王”的罪过,被遣送回乡。路经长沙,未去拜谒谷王,再遭弹劾,以违背朱家王朝祖先制度的罪名关进狱中,于永乐七年二月服毒自尽。

陈嘉言(1851——1935):号梅生,清咸丰元年生于霞流平田,28岁中举,29岁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朝廷官员贪污成风。可是,陈嘉言属于另类。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知府10余年,他不仅没有积敛钱财,反倒卖掉了祖人遗留下来的40石租。旁人很不理解,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时人做官,个个都在捞钱,你倒好,不但不捞钱,反而倒赔,真是个大蠢宝!然而,陈嘉言有陈嘉言的人生观,金钱观,任凭别人怎么说,他还是依然故我,巍然不动其心。并常常写信回家,劝告兄长说:吊钱(1000文)一斤的肉要吃肉,百文钱一石的租莫受租。儿孙有用置田做什么?儿孙无用置田做什么?离任江州知府时,他非常自豪地赋诗自慰:“莅任江州越十年,愧无德政慰先贤,清风两袖常随我,不负闾阎不负天。”
陈翰林不仅不贪财,而且虚怀若谷,不摆架子,不恃才傲物。一次去友人家闹洞房,新娘子是才女,见陈前来道喜,要求翰林赋诗。陈随口即兴吟哦道:“尖尖十指捧银笺,初赋桃夭第一篇,昨日琼林新宴罢,一身犹带御炉烟。”吟罢,新娘子含笑说,翰林的诗好倒是好,可就是乱了点套,《诗经》里头只讲桃夭几章,而不是几篇,所以“篇”字改成“章”字会要妥当一些。随即,琅琅有声地颂诵道:“尖尖十指捧缣缃,初赋桃夭第一章,昨日琼林新宴罢,一身犹带御炉香。” 陈嘉言不反感,不怕失了面子,而是敲案击节,大加赞赏。
由于他不尚虚名,不贪钱财,告老返乡之后,生活清贫拮据,常靠朋友与族家祠堂接济过日子。但他不后悔,总是怡然自得,我们可从他的《七十自寿》诗句中,窥见一斑:“傲骨欲除偏激在,名心已尽自陶然,眼中乐事知多少,喜见孙曾绕膝前。”民国24年病逝,享年84岁。

欧阳正焕:欧阳正焕(1709-1760年),字瑶冈,号慕耕,别号竹栓,别号竹栓,祖居吴集厚田冲(今衡东县吴集镇内),家有薄田,边耕边读。32岁那年,欧阳正焕乡试中解元,36岁时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之后历任乡试考官,监察御史等职。乾隆十五年间(1750年左右),应聘为岳麓书院院长,讲学于静一堂,提倡治经史与时文相表里。在岳麓山修葺自卑亭,作记勉励学子:欲登高,必自卑。他摆脱世俗罗网,敢于整顿文风,在当时实属难得。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其父丧,欧阳正焕从岳麓书院归乡。因身体孱弱,悲伤过度,亦于同年病故。遗留诗文尚存《静一堂会课小叙》、《重修自卑记》、《竹拴诗文稿》等。

李辉武:李辉武(1830年-1878年),字荔友,生于孔字李家桥(今衡东县霞流镇李家桥村)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因家贫,他从小就从师打铁,因此人称“李打铁”。
李辉武体魄魁梧,胆识过人。从军后,先后升为副将、甘肃提督,留守汉中。在汉中,铁匠出身的李辉武亦曾疏浚汉中府城东的河道,直达汉水。并开沟挖渠,引水灌溉,既方便交通,也利于生产,还修复了褒斜栈道。
光绪四年(1878年),李辉武逝于汉中,时年48岁。《李辉武小传》见于《清史稿》、《湖南通志》。

李纪方:李纪方(1769?-1885?),字伦青,衡东县大浦人,清代诊治白喉名医。
李纪方的外祖父尹慎微,博学多才,能诗善画,同时又是一位精通医术的民间医师。李纪方自幼随外祖父读书,吟诵之余,也钻研医书,颇有领悟,为外祖父所喜爱。后来师从外祖父专心学医,对于内外科,特别是喉科,潜心研究。他边学边实边践,又常常和表兄赵尚达切磋,医术不断长进。
道光中叶,白喉病流行。他试用外祖父所传治白喉的一些方法,小心翼翼地为患者处方用药,一晃20年,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治愈上万人。后来他所写的《白喉全生集》这本书填补了《医宗金鉴》空白。1921年出版的《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了他的行医生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