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县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3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424445613328T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衡东县就业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衡东县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负责实施城乡就业工作 统一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 按规定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 组织就业创业培训 承担创业担保贷款 | |||
住 所 | 衡东县洣水镇永佳路 | |||
法定代表人 | 吴剑峰 | |||
开办资金 | 87(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衡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51 | 53.12 | |||
网上名称 | 衡东县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 23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于2024年9月办理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事项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4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锚定新定位、扛起新使命,大力实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行动,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全县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一、锚定目标,重点任务有力推进。2024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133人(重点民生实事考核指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5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5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04人;开展补贴性就业培训1834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855人次,创业培训979人次;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2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45万元,扶持创业、带动就业252人。 二、多措并举,紧扣需求狠抓落实。 1、拓宽渠道促进就业提质增量。一是建立“两个需求库”,让供需对接更精准。在乡镇开展劳动力信息调查,建立劳动力信息库;以衡东县规上企业为重点,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为主,组建企业就业服务协理员队伍,动态掌握、及时对接服务企业需求,建立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库;聘请第三方机构围绕衡东县城区商铺“扫街式”调查用工需求,建立“零工”市场岗位信息库,满足短期人力需求。二是搭建就业供需桥梁,让就业渠道更宽广。举办了衡东县2024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万上财富广场专场招聘会、衡东县2024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专场招聘会、“陪读妈妈”专场招聘会等个性化专场和“春风行动”、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系列招聘会27场;建立健全劳务协作对接机制,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与广东虎门大桥公司、江中高速收费公司、银洲高速收费公司、广州如约出行集团有限公司等国企进行劳务协作对接,牵头举办了广东江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跨省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促进了劳动者与岗位快速匹配和对接,加大我县劳务输出。三是打造智能化平台,让就业服务更有质。通过线上线下就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开发创新特色就业服务,线上人社一体化平台入驻企业399家(其中,湘就业平台入驻77家)并发布岗位1273个,衡东人社入驻企业208家并发布岗位587个;线下建立“衡东县智慧人才市场(零工市场)”,人才市场求职机全天候滚动发布岗位222个,发布就业创业政策法规23条,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智能、便捷、高效和优质的就业服务。 2、强化就业培训促进稳岗就业。结合市场需求和县域特色,立足衡东土菜地域特色和电商“东风”,“订单、定岗、定向”式开展培训,形成由县人社部门牵头协调、职业院校开展培训、企业组织职工参训的“政校企”三方联动培训机制。打造“衡东土菜厨师”衡阳地区唯一的省级特色劳务品牌,建立技能培训与职业推介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实现以品牌促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兴产业。依托衡东县直播短视频服务基地,为衡东土菜和电商行业“造血式”供给人才,今年共开展创业培训979人次,推进产业、就业实现“双赢”局面。 3、实施就业帮扶兜牢民生底线。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分类帮扶、精准施策,给予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组织输出、就业帮扶车间吸纳等举措促就业增收,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4年,省部下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1156人,跟踪回访率100%,就业服务率100%,已实现就业1135人,就业率98.18%;建立就业见习基地10家,新增吸纳青年见习人员60人;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动态跟踪服务管理,对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帮扶155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100%;加大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共认定54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2143人,其中吸纳脱贫人口就业415人。 4、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助力充分就业。持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2024年新增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8个,共在社区(村)开展“311”服务18181人次,办理失业登记1230人次、就业登记3939人次,为城乡居民“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人社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强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提升能力的力度,多次召开乡镇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培训会议,对各乡镇就业社保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主动探索工作新方式,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让就业创业政策家喻户晓,把招工用工信息推送到求职者面前,将人社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就业服务更精准直达快享。 5、发挥失业保险基金效能稳保就业。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为失业人员纾难解困、保稳定作用。2024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总计591.09万元,其中失业保险费征缴410.84万元、利息收入0.22万元、转移收入6.64万元、其他收入0.1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3.2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共支出600.54万元,其中:发放失业保险金568人次计83.46万元,代缴医疗保险费482人次计21.55万元;发放3人次的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1.26万元;发放14人次技能提升补贴2.04万元;发放3人次一次性扩岗补助0.45万元;发放85家企业稳岗返还补贴73.8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17.89万元。 我单位不存在开办企业情况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