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 衡东县编办

衡东县甘溪镇中心学校

来源:衡东县甘溪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25-03-31

  • 索引号:00000000/2025-20251669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年  度:2024
  • 事业单位名称:衡东县甘溪镇中心学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42444560208X2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  年度)

 

 

 

 

 

 

衡东县甘溪镇中心学校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衡东县甘溪镇中心学校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初中学历教育

    

衡东县甘溪镇金觉峰社区

法定代表人

单洁

开办资金

29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衡东县教育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4.6

354.9

网上名称

衡东县甘溪镇中心学校.公益

从业人数

3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于2024年9月办理了法定代表人,名称变更登记事项;

2024年度,甘溪镇中心学校在县教育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开展全体师生德育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周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举办了各类安全知识讲座以及应急疏散演练。设立防溺水专题宣传栏,利用社交媒体,广播等多渠道宣讲,并对预防溺水以及贫困生资助上门家访。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公德心教育,各班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全体行政参与心理健康,感恩与责任等讲座,分班进行不同主题的演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请专家来校上课,深受师生喜爱。2024年王巧云被评为市级优秀乡村教师,谭建军等八人获得衡东县人民政府/镇政府嘉奖。 (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把“双减” 落到实处,落到学生家长的心里,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做好“五项管理”的规划,措施日趋成熟,有良好效果。实行“推门听课”等方案,让教学质量稳步前进。有效开展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强国有我征文朗诵活动,有尹旭芬、单武元等获得优秀教师指导奖。注重非遗文化传承,积极开展剪纸活动,谭洁老师把优秀作品陈列展示,获家长社会一致好评。(三)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跑操,跳绳等活动。五四青年节举行入团宣誓,唱红歌比赛活动。七一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全年还组织作文,数学知识,英语单词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书法竞赛,黑板报评比等活动,大力丰富了第二课堂。(四)后勤管理工作。 优化后勤管理,成立了后勤管理领导小组,学校做到了民主理财,并认真做好财务预算、财务决算工作,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强化了学校食堂管理 ,做到了能更好地服务师生,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后勤保障。 管好用好教育经费。能够严格执行上级核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规范操作手续,杜绝搭车收费现象;2024年全年无安全事故 。学校经费支出,坚持一支笔审核,集体讨论,严格做到每一笔支出合理合法。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学校规定专人负责,及时督查,及时记好固定资产账目,并制订了相关的制度,使固定资产得以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五)学校不存在开办企业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师生的共同努力,家长的积极配合,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积累了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打造高效课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要继续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力度,让真正困难学生及家庭得到资助和关爱。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尤其以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的专职教师普遍缺少。 学生的贫家机制有待根据目前乡村学校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乡村学生特色教育还有诸多盲区,需要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共同探讨。 三、今后的打算 。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加强预算管理,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利用文化墙,黑板报等宣讲时政热点。优化“双减”政策的落实,继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专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教研活动等形式赋能每一位教师。关爱教师,特别是大力扶助 年轻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合格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