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县洣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3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424MB1Q95164Q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衡东县洣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衡东县洣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负责辖区内的农业、水利、农机、畜牧水产、林业、移民、扶贫、多种经营等方面的公益性事务服务和相关应急事务工作。 | |||
住 所 | 衡东县洣水镇衡岳北路269号 | |||
法定代表人 | 曹东辉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衡东县洣水镇人民政府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 | 5 | |||
网上名称 | 衡东县洣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 22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本年度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4 年,洣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执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章程》,聚焦”三农” 工作主责主业,统筹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水利建设、农机服务、畜牧管理、林业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 严格履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章程》规定的各项职责,始终坚持”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 的宗旨,建立健全”一站多能、一岗多责” 工作机制。全年召开专题会议 12 次,研究部署农业产业发展、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重点任务;制定《农业综合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规范农技推广、项目管理等业务流程;建立”镇 - 村 - 组” 三级联动服务网络,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全年受理群众咨询 2300 余人次,满意度达 98.6%。 二、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 (一)农业技术推广 1. 落实惠农政策: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28008.94 亩,惠及农户 9859 户;发放稻谷补贴 10617.82 亩,覆盖 2113 户。 2. 推进粮食生产:完成中稻种植 9842.33 亩、双季稻 10617.82 亩,推广优质稻品种”8612” 面积达 3000 亩。 3. 强化技术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培训 3 次,培训 260 人次;开展土壤取样检测 70 个点位,完成农产品农残检测 300 批次。 4. 整治耕地抛荒:复垦抛荒地 200 余亩,建立粮食生产示范片 5 个。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 防汛抗旱:完成 8 座水库安全隐患排查,修复垮塌涵闸 1 处,新建防汛抗旱应急通道 3 公里。 2. 农田水利:新修硬化骨干塘 50 口、涵闸 5 处,解决灌溉面积 8000 余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7 处。 3. 河道治理:开展巡河净滩行动 4 次,清理河道垃圾 5 吨,配合完成东风灌区续建工程 20 公里。 (三)农机服务与安全监管 1. 补贴落实:发放农机购置补贴 58.229 万元,推广农机具 68 台(套)。 2. 技术推广:举办毯状育秧技术培训 2 期,培训 120 人次;建立农机维修点 3 个。 3. 安全监管:开展安全检查 12 次,整改隐患 23 处,农机事故率同比下降 40%。 (四)畜牧水产管理 1. 规模养殖:培育鹌鹑、蛋鸡养殖基地 3 个,年出栏生猪 2.1 万头、肉牛 600 头、肉羊 5000 只。 2. 疫病防控:完成动物免疫 12 万头(羽)次,检疫率 100%;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场 5 个。 (五)林业生态保护 1. 林长制落实:设置 596 个巡护点,完成有效巡林 1.2 万次,创建县级示范林长 2 人。 2. 森林防火:新建防火隔离带 8 公里,开展应急演练 2 次,森林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 60%。 3. 造林绿化:完成油茶新造 80 亩、通道绿化 3000 株,生态公益林管护 5.5 万亩。 (六)乡村振兴推进 1. 防返贫监测:动态管理脱贫户 703 户,消除风险 4 户 14 人,完成医保参保 2098 人。 2. 产业帮扶:建设湘桂农机示范园,带动 470 人分红 16.6 万元;发展庭院经济 397 户,发放补助 34.3 万元。 3. 项目建设:实施乡村振兴项目 50 个,投入资金 135 万元;完成光伏收益分配 43.5 万元。 三、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社会效益 1. 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总产量达 1.2 万吨,较上年增长 8%,撂荒地复垦率 100%。 2. 改善民生福祉:解决 2.3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田水利设施覆盖耕地 1.5 万亩。 3. 提升生态质量:森林覆盖率提升至 58.6%,河道水质达标率 100%,获评市级生态乡镇。 4. 巩固脱贫成果: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 12%,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 100%。 (二)经济效益 1. 农业总产值突破 3.2 亿元,同比增长 15%,其中特色养殖产业贡献产值 1.2 亿元。 2. 农机化率提升至 78%,节本增效达 1200 万元;庭院经济户均增收 860 元。 3. 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 86.4 万元,带动林下经济产值增长 20%。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骨干塘老化率达 35%,高标准农田覆盖率不足 40%。 2. 农业科技转化率偏低,新型职业农民占比不足 15%。 3. 生态保护压力较大,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有待提升。 4. 乡村振兴产业同质化,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二)改进措施 1. 实施”农田水利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改造骨干塘 100 口,建设高标准农田 5000 亩。 2. 建立”专家 + 农技员 + 示范户” 三级推广体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500 人次。 3. 推进”智慧林业” 建设,安装森林防火监测摄像头 30 个,组建专业扑火队 2 支。 4. 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 2 个,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1 家,延伸产业链条。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 聚焦粮食安全,建设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广”稻油轮作” 模式。 2. 强化科技支撑,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广无人机植保等智能装备。 3. 深化生态治理,实施”一河一策” 精准管护,创建省级森林乡镇。 4.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休闲农业、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四、不存在开办企业情况。 2025 年,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目标,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