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 衡东县编办

衡东县三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来源:衡东县三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31

  • 索引号:00000000/2023-68516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430424MB1835085G
  • 年  度:2022
  • 事业单位名称:衡东县三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424MB1835085G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  年度)

 

 

 

 

 

 

衡东县三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衡东县三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农业、水利、农机、畜牧、经管等技术推广和服务,农村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

    

衡东县三樟镇人民政府办公楼二楼

法定代表人

谭振中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衡东县三樟镇政府

网上名称

衡东县三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本年度无变更登记事项

2022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构建美丽乡村为工作目标,牢牢把握生产发展主题,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荣获市先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县三星农技站、镇先进优秀单位。现将2022年具体工作完成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在年初时,多次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议和镇村干部会议,专门部署全镇的早稻集中育秧示范片与双季稻扩面和制止耕地抛荒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 (二)扩大宣传力度,确保粮食生产工作取得成效。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口号,悬挂横幅等办法,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召开会议15次,出动宣传车50次,悬挂横幅和书写标语口号850条,发放病虫害相关专业资料4000多份,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水稻病虫害,保证了农民丰产增收。 (三)全力推广集中育秧、种植双季稻,全镇早稻集中育秧面积达8500亩。驻村干部与农技人员积极走家串户,引导种田农户单改双,鼓励大户种植双季稻达11145.75亩,实现双季稻种植面积达37%以上,比去年增加17%。30亩以上种田大户达到了68多户,(其中集中育秧大户46户),面积达10400亩,其中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0多户,面积达8000多亩。3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9户,面积达3736亩。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户,面积达4500多亩。另外还建立了两个粮食监测点,面积达到360亩,双季稻落实率均达85%。 (四)积极办点示范,确保粮食生产安全。2月中旬,通过村干部、党员群众带头,确定了全镇的早稻集中育秧千亩示范片2个(礼厚村种植大户刘明钢千亩示范片早稻面积2400亩,澎陂港村种植大户廖树林千亩示范片1060亩,共计3460亩)。大棚育秧主体6个,大棚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为全镇人民增收500多万元。 (五)采取有效措施,抓细抓实稻田抛荒专项治理各项具体工作,加大抛荒治理宣传力度,摸清抛荒情况杜绝新增面积,建立抛荒治理工作台账,消除现有稻田抛荒面积933亩,能种水稻的就种水稻,经过整改还是无法种植水稻的地方落实种植大豆、玉米等,已实现复耕复种850亩。为我镇粮食生产重任提供有效保证。另和平村和岭林村交界的甸塘水库附近80多亩抛荒田争取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解决了整治难题。 (六)为全面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指导推进化肥减量工作。实施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组织粪污收集、处理、运输数量和质量监督粪肥还田等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机械精量施肥、秸秆还田技术措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500亩,绿肥种植3300亩,有机肥替代化肥7000亩,水肥一体化60亩,机械精量施肥23000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秸秆收集5000亩,农业社会化服务秸杆还田7000亩。全镇化肥使用量较上年比较减少1%以上。另外为实现农药用量持续减量增效,促进质量兴农和农业绿色发展,指导推进农药减量工作有序进行,全镇实现统防统治4万亩,绿色防控4.2万亩,相比上年农药减量幅度1%。 (七)严格管控区201.4亩,其中100亩按省厅要求落实低镉中稻品种(做试点),另外101.4亩全部种植黄贡椒和大豆。 (八)实施“稻油”轮作项目3800多亩,提供种子,硼肥,及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九)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识别工作,组织加拿大一枝黄花集中灭除行动,灭除面积达5亩。福寿螺消杀面积达200亩。 (十)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黄贡椒种植产业,发展了12个健全且具有发展活力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8个种植大户,带动全镇脱贫户和监测户自主发展产业,增加收入。5月28日衡东县科技专家服务团来我镇举办了现场黄贡椒种植科技服务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巩固了黄贡椒产业发展成果。6月11日在省蔬菜协会、省农科院蔬菜所、县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举行了黄贡椒种植技术培训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会,推动黄贡椒产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2022年黄贡椒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乡村发展,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之后也顺利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帮扶省检。在10月份通过了地理标志运用保护培育工程项目验收,获得市财政奖励6万元。 (十一)突出重点,努力支持产业化龙头,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一是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二是加强了企业之前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目前我镇共有2个省级龙头企业和3个市级龙头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有湖南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标准化生产基地800亩;衡东兴薇三樟黄贡椒农产品有限公司,标准化生产基地650亩。市级龙头企业是衡东县庆发食品有限公司,标准化生产基地300亩;衡东建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标准化生产基地500亩;衡东兆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标准化生产基地150亩。 (十二)为推动产业致富,实现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创收。在省蔬菜协会、省农科院蔬菜所、市蔬菜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种植合作社及相关种植人员现场技术培训会,指导我镇3个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早冠丝瓜,累计面积达980亩,增收1000万元。 (十三)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完成各种数据采集上报工作;并按要求将耕地地力补贴款、一次性补贴资金、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建设资金等1000多万元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为农民提供安全放心的后勤保障工作,提高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和稳定性。 (十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专职监管人员4人,今年已完成832批次农产品检测,未发现有毒有害农产品,合格率达98.8%。 (十五)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了《黄贡椒地方标准制定》。 (十六)2022年共审批70份农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申请材料,其中审批办证64份,审批面积10765平方米,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农村宅基地批准书64份;剩余6份因材料不齐全未予以办证。 一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在粮食生产、农民增收、保护国家耕地等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受业务范围和自身管理水平的限制,在一些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职责,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用足用好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一如既往地做好农业农村服务工作,为三樟镇农村工作实现新跨越做出新的贡献。特制定2023年工作计划: (一)做好宣传发动,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口号、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上门服务等办法,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继续引导种田农户单改双,鼓励推广种植双季稻,计划面积1300亩,实现双季稻种植面积达43%以上,比去年增加16%左右。积极办好2个千亩示范片;继续扶持种田大户,给予惠农政策和技术上支持,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三)确保金合村和柴山洲村粮食监测点双季稻种植落实率。 (四)长江村严格管控区,继续落实好管控措施,确保重金属含量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五)继续发展黄贡椒种植产业,争取面积达10000亩以上,并稳产稳收。 (六)继续狠抓稻田抛荒专项工作,消除现有面积,杜绝新增面积。 (七)按时按质完成各种数据采集上报工作;确保各项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为农民提供安全放心的后勤保障工作。 (八)继续积极完成农产品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安全。 (九)通过对各村农村宅基地需求调查,统计2023年建房需求户数约97户,拟使用宅基地用地面积17460平方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市先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县三星农技站、镇先进优秀单位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