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3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424682801031G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技术性、事务性的工作。 | |||
住 所 | 衡东县洣水镇丽都东路9号1栋 | |||
法定代表人 | 李建忠 | |||
开办资金 | 28.5(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 | |||
举办单位 | 衡东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5 | 3.69 | |||
网上名称 | 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 54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于2022年4月办理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事项,开办资金由1万元变更为28.5万元.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2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农业农村局党组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出发点,以推广新型实用农业技术为重点,中心全体人员团结奋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切实为我县的农业生产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被全国农技中心评为“2022年度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得到了省市县三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下面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党建为引领,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狠抓体系和队伍建设,以“清廉衡东”为契机,全面推进清廉农业,扎实开展干部作风整肃,加强业务和技能提升,全体干部职工面目一新,空前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联党建,逢先必争,逢旗必夺,中心各项工作在县农业农村局系统都处于前列,2022年有望被县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二、以业绩为动向,切实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1、以点带面,加强新技术(模式)示范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即是技术工作,更是服务工作,既要做给农民看,更要带着农民干。今年我们聚焦水稻、油菜等主导产业,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开展水稻和油菜品种试验示范。在白莲镇谭家桥村开展了12个早稻品种、14个再生稻品种和25个晚稻品种的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展示。在洣水、杨桥等9个乡镇布置了23个点,开展了175个水稻品种、52个油菜品种的大田安全跟踪评价。在杨桥、白莲石湾开展17个油菜品种的对比试验和3个油菜品种的示范。二是开展肥料和农药试验。完成了省土肥站安排的11个田间肥效试验;开展了二化螟防治药剂对比药效筛选等2个药剂试验。三是推广新技术和新模式。为提升大豆产能,在甘溪、吴集等乡镇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全县培育示范主体17个,示范种植面积1998亩。针对稻谷镉超标问题,我们试探性的开展镉低吸收水稻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共计办示范点5个,试验示范面积近600亩,通过试验示范,切实找到了解决稻谷镉超标问题的治标之策。今年的特大旱灾,对我县中晚稻影响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霞流镇平田村,对双季晚稻在抽穗期开展“一喷多促”示范,示范面积2600多亩,通过对比,示范区亩平增产20.3公斤,通过示范带动,全县实施晚稻“一喷多促”6万余亩。在白莲镇建设“再生稻+油菜”绿色高效技术示范基地,头季加再生季产量达966.1公斤/亩,再生季最好产量达288.4公斤/亩。选定6个生育期短的优质油菜品种,示范推广“再生稻+油菜”技术模式,创办示范片3个,示范面积300多亩,目前油菜长势良好。在荣桓镇南湾村建设稻油轮作“三化技术”示范基地,示范片油菜产量达166.21公斤/亩。在草市、杨桥、白莲等乡镇开展花生高产示范片,在甘溪镇石岗村重金属污染区探索性的开展百亩棉花示范;在新塘推进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技术集成,今年葡萄产量每亩提高100公斤左右,品质也有较大提升。 通过试验示范的筛选,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多措并举,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化肥减量方面:一是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县17乡镇集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6.18万亩,实现县域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技术覆盖率91%以上。在全县开展了160户农户施肥定点监测调查,对2015-2022年取土化验样、农户施肥调查、田间试验示范等数据5312个,及时录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指导种田大户安装使用田间道手机配方施肥软件,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二是大力发展绿肥生产。在全县推广绿肥种植面积5.02万亩,创建绿肥示范片7个,绿肥种植示范区每亩平均鲜草还田量达到1500公斤以上,示范区化肥用量比上年减少15%以上。三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2022年利用项目在全县范围开展粪肥就地、就近还田面积10.33万亩,项目区化肥用量减少(折纯)2287吨,节本增效1179万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58%,实现化肥减量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双目标,带动全县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四是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以蔬菜、果茶等经济作物为重点,全县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0.73万亩。在大浦堰桥葡萄生产基地和高湖镇五湖社区蔬菜基地建立两个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片,通过示范,平均每亩可节肥10公斤,节约用水25方。五是推广机械精量施肥技术。今年主要在水稻和油菜等作物上推广机械深施肥面积40.3万亩。在霞流5个村创建2022年双季稻轮作暨粮油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片1个,示范面积1.2万亩。通过机械精量施肥,减少化肥流失,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六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在全县推广秸秆还田面积80万亩,农作物秸秆还田总量31.08万吨,秸秆还田率达到85%以上,完全杜绝秸秆焚烧现象。 农药减量:一是准确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治。全年共计发布《病虫情报》12期,预报准备率都在95%以上,在二化螟重发和草地贪夜蛾不断迁入的情况下,及时预警,通过指导农户精准适期安全合理施药,切实提高了防治效果,保障了农药减量控害;二是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率。全年统防统治服务面积56.69万亩,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36.36万亩,统防统治覆盖率46.09%,比去年高1.005%;三是开展绿色防控,实现提质增效。2022年全县绿色防控面积54.73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46.05%,全年共计创建绿色防控示范片11个,其中水稻绿色防控示范片9个、柑橘绿色防控示范片1个,茶叶绿色示范片1个。 通过以上各种技术措施的示范推广和落实落地,实现了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减少,落实“藏粮于技”,为我县农业生产丰收提供了保障,确保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圆满完成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反馈化肥、农药减量问题整改销号任务。 3、全力以赴,确保农业生产稳面增产。今年粮食生产的总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8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我中心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选派技术骨干服务粮油生产工作。今年,我们选派20多个技术骨干采取包乡镇的形式,到田间地头,面对农户开展粮食、油菜等生产技术指导,从作物播种开始,到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进行全程服务。共计采购发放早稻种子24万斤,晚稻种子20万斤,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作物,及时印发各类技术资料30000多份,解决了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农户增产增收,确实稳定了双季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二是加强了对特色水果和蔬菜的技术指导。及时了解蔬菜生产动态,举办了多期蔬菜和水果生产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培训农户1500余人次;强化对果茶质量的监管,大力推广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三是开展种子市场监管、植物检疫和高标建设项目耕地质量评定。开展了春、秋两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检查门店146家,抽样51个,转基因送样检测14个,政府采购种子抽样送检27个;农作物种子经营网上备案实现零的突破,对6个批次8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生产备案,分别于7月和10月开展了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专项检查,抽样检测真实性穗样6个,种子样8个。设立柑橘木虱观测点5个,3批次取样70多个柑橘嫩叶和木虱样品送检化验,均未检出柑橘黄龙病病毒;加强对制种基地检疫,依法出具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证书。对全县2021年建设的5.78万亩高标准农田,在建设前后分别采样480个检测化验,出具了《衡东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报告》和《衡东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报告》,为今后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科学施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全体努力,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78万亩,比上年增0.7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也有小幅增长,油菜扩面1.5万亩实现了粮食、蔬菜、油料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切实保障了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4、加强体系建设,力促服务能力提升。被评为全国五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后,我们感觉压力更大了,担子更重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的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素质。11月底,我们组织65名在编在岗的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开展能力提升培训,通过3天的系统培训,切实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选聘了37名技术指导员,遴选培育了111名科技示范主体,推荐6名农技人员赴省级专业院校参加了学历提升。二是改善办公阵地,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今年在县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财政资金30万元,对办公场所进行了改造维修、美化亮化了办公环境,完善了思想文化建设,创建了一个安心工作、热情服务的“农技推广之家”,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搞好队伍传帮带,增强服务本领。8月份,第一批9名农技特岗生毕业报到就业,10月份,招考新进的2名同志也被安排到位,针对新进人员,我们安排了专人进行一对一帮带,确保新进人员能最快进入状态。四是深入田间地头,提升服务技能。今年我中心共计开展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的培训30场次,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组织观摩9次,观摩人员700多人。通过观摩培训,有力推动绿色高效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 三、存在问题和明年打算 1、存在问题。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较单薄,队伍青黄不接,难以承接乡村振兴重任。事务性工作多且繁琐,难以全心全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 2、明年打算。继续稳定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持续开展适用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加大人才引进和招考录入力度,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