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发布时间:2023-05-3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42435559977X5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承担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提高和公园建设管理,及全县退耕还湿工作。 | |||
住 所 | 衡东县洣水镇永佳路 | |||
法定代表人 | 肖正中 | |||
开办资金 | 383(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衡东县林业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1.91 | 108.43 | |||
网上名称 | 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公益 | 从业人数 | 24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本年度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2年,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绿色衡东的工作目标,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洣水“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蓝图。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一)深入推动湿地保护。 1.加强湿地保护,确保湿地生态安全。管理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日常巡护方案及巡护制度,组织5个乡镇湿地保护管理站人员每周对湿地公园范围内进行2次以上巡护,并做好巡护日志,对发现的违建、捕鸟打鱼、水质污染、非法捕捞等破坏湿地资源现象,及时向有关执法部门汇报处理。今年与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等部门的执法人员在洣水湿地公园范围内开展联合夜巡行动,查处了多起“绝户网捕鱼”及“电捕鱼”等涉渔违法行为。共破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4起,移送起诉5人,有效保护了衡东洣水的宝贵渔业资源。 2.强化科研监测,掌握湿地资源信息。每季度编制一期《生态环境监测季报》,通过记录,在潭江口有数百只白鹭、斑嘴鸭、黑水鸡、小等鸟类栖息。11月至12月,在巡护监测中分别在新塘镇洣河桥村、甘溪镇中心村发现中华秋沙鸭6只、小天鹅20余只、鸳鸯10只。 3.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根据省林业局反馈第一批全省自然保护地问题线索清单中的9处变化图班,管理处高度重视,组织各乡镇湿地保护管理站对湿地公园范围内的变化图斑进行逐一核查。经核实,草市灵山大桥、县城第二自来水厂取水口、恒瑞宾馆前面的应急救援码头、霞流镇杨梓村防洪堤抢险工程等项目没有按要求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对核实和排查出来的问题形成了问题清单,制定了问题整改方案,已全部整改到位。 4.严把项目审批,严控项目占用湿地。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省林业局相关要求,对洣水湿地公园范围内的项目建设,要严把审批关,管理处及时将相关审批资料报省林业局湿地中心,由省林业局湿地中心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价和审核。洣水河道洋塘河坝至京珠高速桥附近河段清淤疏浚工程项目和湖南衡阳衡东长岭—丫塘110kV线路工程已办理了审批手续。 (二)规划建设有序推进。 1.切实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完成了石杨花海规划设计和准备工程。对石杨花海项目进行了平面设计图绘制,清除了石杨洲滩苍耳子300亩。因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在石杨洲滩拍摄,花海项目改为种草。 2.全面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编制了湿地保护项目储备6个。其中,《衡东小微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方案》已报送至县发改局,《洣水甘溪回水滩修复实施方案项目申报书》报送至省林业局。 3.持续加强退耕还湿后续管理。定期到石杨、大培和潭江口查看湿地植物生长情况及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及时疏浚水系,疏通沟渠,保养闸门,清理杂树,对湿地树木进行修枝,清除枯残,更新换代。 (三)科普宣教有声有色。 管理处科普宣教工作亮点纷呈,年内相继被认定为“衡阳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加强媒体宣传报道。定期在洣水湿地公众号、湿地中国等媒体平台更新工作动态信息。全年洣水湿地公众号共发布信息40条,在“湿地中国”官方网站开设了《洣水科普大讲堂》专栏,已更新215期。共有10条简讯分别在衡阳新闻联播、衡阳日报、中国衡阳新闻、衡阳市人民政府网、衡东党政门户网等媒体平台进行了报道。 2.创新方式开展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积极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发放了宣传资料、制作了短视频,开设了科普讲座、湿地生态功能模拟实验、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对湿地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为促进我县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全面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3.开发科普资源课程。分别面向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设计研发了《清清洣水,绿色同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手册,配套研发教师用书、学生研学手册等,结合洣水本土资源(旗舰物种榉树、鸳鸯)和风俗文化(剪纸、皮影戏)等设计课程,通过开展自然导赏、人文体验、生态旅游等形式,为学校提供科普课程服务。 (四)中心工作有序开展 严格按要求抓实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等工作。一是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和集中学习,将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邀请了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借助“学习强国”、“红星云”等网络学习平台积极自学政治理论,全面提高政治素养。全年机关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集中学习12次,集中讨论4次,上专题党课5次,组织主题党日活动12次。5月,机关支部按程序发展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11月,机关支部进行了换届,充实了基层党组织力量。2022年度再次通过了“四星级”党支部复核。二是抓严抓实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了廉政教育专题党课,签订了非法收受红包礼金的承诺书,并与机关各股室、各乡镇管理站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了领导干部家属廉政家风座谈会和红白喜事礼金问题整治“回头看”工作以及廉政谈心谈话34人次,让干部职工在思想上绷紧党风廉政建设这根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三是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根据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要求,管理处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常态化开展“一周一巡查、一周一劝导”的城乡治理标准化、文明劝导工作,由党组成员带队,在堰湾社区开展第二网格城乡治理标准化、车站路和恒瑞入口志愿者文明劝导活动。全年共开展进社区志愿服务10余次,走访230户居民,发放了500余份调查问卷和倡议书,清理卫生死角30余处约200平方米,整治乱停乱放的车辆100多辆,整治出店经营40余次。四是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在科普宣教旅游中心和机关门口张贴了场所码,并配备了体温枪、口罩、来访人员登记册及酒精等防疫物资,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根据县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管理处积极配合,认真履职,要求值班人员按时到岗,坚守岗位,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信息登记、体温检测、秩序维护等疫情防控工作。五是做好森林防火守护好绿水青山。面对七月份以来持续高温干旱,坚持抗旱、森林防灭火两线作战。管理处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森防指的有关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进驻吴集镇11个村开展特护期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全员下沉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充分利用村村响、流动宣传车,走村入户开展敲门行动。通过面对面的科普宣讲、心贴心的互动交流中,为广大群众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并答疑解惑,讲清了预防森林火灾、保护好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获得了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并赠送了“防火先锋,护航吴集”锦旗。 二、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破坏湿地行为时有发生。虽然大多数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但仍存在一些破坏湿地的现象。例如:在洣水流域内电鱼、捕鸟的现象依然存在;沿河村民建房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甚至直接倾倒入洣河等现象;有些项目未经审批,擅自在湿地范围内施工建设。 (二)缺乏技术人才和专业化管理。目前,我县湿地公园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尚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还有待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检验,而培养技术人员是加快湿地公园建设的当务之急。另外,湿地公园建设还没有系统和成熟的配套技术可以推广使用,尚未形成完善的湿地公园评价体系和方法。 (三)争资跑项工作难度较大。洣水湿地公园属省级重要湿地,目前国家湿地维护建设项目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国际级和国家级重要湿地,争资跑项难度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资源保护力度。一是开展日常巡护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各类破坏湿地的行为。二是开展科研监测。加大对野生动植物的观测,特别是中华秋沙鸭、鸳鸯、小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监测,并及时发现新物种。三是加大打击力度。对日常巡护中发现的电捕鱼、捕鸟猎鸟等非法行为及时和相关部门进行衔接,并予以严厉打击。 (二)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加强向省、市林业局及县发改局的汇报和衔接,把握政策方向,精心策划项目储备。对洣水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和因自然灾害退化的部分湿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衡东洣水湿地恢复和修复方案》,采用“湿地+”模式,推动湿地建设保护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深度融合。 (三)启动总体规划修编。洣水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0年)已经到期,亟待重新修编,规划修编纳入全省湿地公园质量评估考核,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湿地保护利用规划,为“十四五”时期衡东项目建设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预留发展空间。 (四)强化工程实施监管。加强对河段清淤疏浚工程项目的监管力度,严防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工程建成后,将监管监测情况及时报省湿地保护中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1.2022年10月,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被衡阳市生态环境局命名为“衡阳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2.2022年3月,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 3.2022年没有涉及诉讼事项。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