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位一体”的定位将人才工作提到了新的重要高度。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衡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决策部署,将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让更多“千里马”驰骋衡东大地,奋力谱写衡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快招才引智步伐,集聚各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开展“罗帅故里·智汇衡东”育才引才行动。明确引才方向,打造人才汇集“聚宝盆”。聚焦衡东生态绿色食品、有色金属、轻工建材、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六大重点优势产业”,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需求数据库,为精准引进制造业所需的技能人才提供数据支撑。畅通引才渠道,铺就人才流动“快车道”。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的互动机制;开展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摸底,及时通过公开招考、集中招聘、定向招录等方式,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优化引才服务,构筑人才吸引“磁力场”。从引才方式、政策待遇等方面拿出务实举措,吸引人才来衡创业;引导更多优势企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向衡东经开区、大浦工业园、河西新区等园区汇聚;依托县校企合作等机制,加大引进全日制博士生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力度,推动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持续壮大本土人才资源。构建本土人才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突出发展重点,分类施策培养一批。明确本土人才培养领域、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培养路径,做好本土人才培养跟踪指导;发挥党校、职业教育院校、实训基地等平台作用,通过集中培训、定向委培、师傅带徒等形式,提升本土人才能力素质。聚焦发展需求,立足产业带动一批。聚焦黄贡椒、油茶、鱼蛙养殖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生产技术能手;整合人才项目、科技项目、工业项目等方面资源,支持湘油泵、创大钒钨、聚味堂、众德智能等大型企业抓好本土人才培养。注重作用发挥,实践实训锻炼一批。组织农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难题;建立本土医疗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专题讲座、手术示教、带教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培养一大批本土医疗人才;开展“罗帅故里·智汇衡东”党员“创客”先锋行动,加大农村党员“创客”培育力度,培养更多农村产业领军人才、特色工匠、新型农民、专技人才和电商直播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用好用活现有本土人才,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效能。无论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是引进人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以用为本实现人才价值。要把人才用在科技攻关最前沿,让更多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把人才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把人才用在民生事业第一线,充实乡镇工作力量,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科学管理激发人才潜能。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让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有更多话语权,放手让各类人才施展才华、释放智慧;建立重实际能力、重成果质量、重实绩贡献、重急需紧缺、重创新价值的人才评价体系;对真正有价值、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才要给政策、给项目、给资金,让各类人才有干劲、有奔头。营造环境释放人才活力。积极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提供发展的机会、适宜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坚持把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上去,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给德才兼备的人才压担子,给实绩突出的人才搭台子,给群众认可的人才铺路子,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